顯示包含「五十以下」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五十以下」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需要接受劉華再培訓 (陳漢記)

星期天,早上天氣晴朗,但入夜後忽然刮起大風,仲下了毛毛細雨。太座與友人同是中大人,此際有涼意,忽發思故之情。遂於深圳玩樂完畢之後,到大埔「陳漢記」食煲仔飯,順道緬懷一吓讀書時嘅快樂回憶。


時值晚上十點幾,但門外仍有輪候人士。為節省時間,一行人預先點了煲仔飯,計有臘腸排骨北菇滑雞。等了大約十五分鐘,我們終於可以入座。除了煲仔飯之外,大家還點了叉燒腸粉炸兩





筆者欣賞煲仔飯有兩方面,第一係飯有冇油香,呢啲油香可以嚟自臘味,亦可以嚟自肉汁;第二就係飯焦,第三當然係後加上嘅甜豉油啦。呢度嘅煲仔飯以石油氣爐泡製,好處係火力夠,好快就熟;唔好處亦因為太猛火力,不及炭爐因煮嘅時間耐,裡面嘅飯更加入味。所以,圍在臘腸、肉附近嘅飯才有點油香,其他地方嘅飯就只有撈甜豉油才感覺冇咁平淡。另外,可以鏟出嚟嘅飯焦唔多,而且已變得過硬。論出色嘅飯焦,以筆者嘅經驗就只有西營盤嘅坤記可以做得好。至於甜豉油調配尚可。




叉燒腸粉及炸兩也是太座及友人於大學時代必食之選,叉燒腸粉皮夠薄,叉燒肥瘦也不俗,但略嫌唔夠香;炸兩就令人失望,油炸鬼已老,軟淋淋,嚴重影響口感。

特別一提呢度嘅服務。首先,落錯單已唔再講,當服務員拿了錯咗嘅飲品時,筆者隨即提及落錯單之事,對話如下:

「阿哥,我地冇嗌過凍檸茶喎,我地係要一支凍檸樂、兩支凍檸七。」

「呢度寫咗兩支凍檸七同埋一杯凍檸茶喎!」

「係頭先嗰位哥仔寫錯咗,如果唔係又點會嚟咗支凍檸樂先。」

「就當寫錯咗,咁你地係爭咩嘢呀?」

這個「就當」,筆者感到十分刺耳。該服務員是否覺得我們有心留難?筆者覺得劉華嘅政府宣傳效果唔係幾好,這服務員亦應接受劉華再培訓。

大家進食時,服務員正執拾隔離枱,不小心打翻了豉油碗,豉油汁彈到了另一枱小朋友嘅衫上,服務員只顧說「冇事、冇事」,一聲對不起也沒有。雖然唔係發生在筆者身上,但亦從側面可了解服務質素。

煲仔飯三十五蚊一煲,炸兩十二蚊,叉燒腸粉十六蚊,訂價也算公道。

綜合以上所說,食物味道有褒有貶,服務一瓖理所當然只值一分。希望有關方面要注意,唔好因為出咗名就疏忽。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1
衛生:2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4月12日

地址:大埔運頭街91B地下

雲吞不俗, 但蝦子撈麵未到巔峰 (劉森記麵家)

深水埗美食搜尋記最後一站係以竹昇麵聞名嘅「劉森記」,總店與分店只係隔幾條街。今次筆者就走咗去位於福榮街嘅分店。




正值晚市,門外已有等候人士,幸好部分係外賣,經服務員安排下,筆者被安排到舖面一角。既然以竹昇麵馳名,筆者二話不說叫了蝦子撈麵加雲吞。等了大約十分鐘,撈麵與清湯以呈上。



筆者首先試一試湯底,發覺味道清甜,証明豬骨湯火喉足夠。另外,筆者發現湯中有一股鮮味,相信除咗湯底落足豬骨料之外,大地魚亦唔少得。單憑湯底來說,實在冇甚麼地方可以彈。雲吞共有三粒,體積稍大於廣東傳統雲吞大細(標準者以一粒一口為準)。雲吞皮夠薄,裙腳畸少,餡料比例均稱,有河蝦嘅爽脆及肥豬肉嘅鮮甜。要吹毛求疵嘅話,河蝦肉嘅鮮味略為單薄了一點。以十分為滿分,整個雲吞連湯底起碼有八分。



輪到蝦子撈麵,看外表竹昇麵滿佈蝦子,十分慷慨,只可惜入口蝦子味若有若無。麵條雖算彈牙有口感,但食落總係欠缺些甚麼似的。比起日前於澳門皇冠小館食過嘅蝦子撈麵,蝦子味濃郁,充滿整個口腔,麵條彈牙但又唔會難於消化,水準相差幾班。有比較,方知皇冠蝦子撈麵嘅出色。



除咗食麵之外,千祈唔好錯過呢度自家製嘅酸瓜、蘿蔔。做法雖然簡單,但現今好少舖頭都肯做,而且係任食嘅,包保可令食慾大增。

單係蝦子撈麵廿四蚊,加雲吞四蚊。價錢唔會話出名而相應調高,十分公道。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3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4月10日

地址:深水埗褔榮街80號

時間在這裡凝固了 (時新快餐店)

筆者小時候住在紅磡,記得當時碼頭位於現在半島豪庭。那時,仲夏之夜冇宜家那麼悶熱,飯後到碼頭一帶海邊散步,十分寫意。夜晚睡在藤蓆上,開一把風扇就已經好舒服了。廿幾年後嘅今天重遊舊地,套用一句老套嘅話,真是滄海桑田。


「時新快餐店」貴為十大開飯熱點,嚟到紅磡,又怎能不嚟到朝聖!行吓行吓,終於搵到。門面是那麼的面善。咦!這不是兒時幫襯過的快餐店嗎?還記得那時美式連鎖快餐店牡丹樓並未登陸,「lur」父母去快餐店食薯條係童年時代嘅指定動作。今天,小朋友腦海中只有牡丹樓了,未免冇口福。





門口有老有嫩,排住隊去點選心頭好。有些慕名而來的年輕人,以好奇嘅眼光四處張望,拍照留念的也不少。入到裡面,時間好像凝固了,無論座位佈置,餐牌樣式,甚至連外賣袋,咁多年都冇變,當然價錢都唔變嘅話更好!懷舊(應該係不變)嘅裝修,令筆者嘅服飾顯得份外格格不入。廚房嘅員工閑熟地落單嘅落單,煎漢堡嘅煎漢堡,烘麵包嘅烘麵包,廿數年如一日,泡製獨到嘅漢堡包。





筆者只簡單地點了一個雙層芝士蛋漢堡及一罐飲品,漢堡包係即叫即整嘅,所以要花一點耐性等待。等了大約十分鐘,新鮮熱辣嘅漢堡包終於完成。外層嘅麵包用上嘉頓麵包,雖然經過烘焗,但質感比較乾及鬆散。漢堡扒牛肉味十分濃郁,肉汁亦很豐富,相信係經過高溫油將肉汁鎖死,再加上洋蔥粒,香軟嘅芝士及自製嘅沙津汁,互相配合得無懈可擊。麵包與漢堡扒大小配合亦得宜,每一口都能嚐到麵包及漢堡扒。雖然麵包有少少瑕疵,但瑕不掩瑜,漢堡包值最高評價。

價錢一點也不貴,雙層芝士蛋漢堡十五蚊一個,在牡丹樓齋食最大嘅巨無霸都係差唔多價錢,但味道何止好味數倍!筆者還記得炸雞脾也是十分好吃,下一次必定攜同太座一齊試吓是否能維持水準。
 
味道:5(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4月11日

地址:紅磡黃埔街1A地下

2009年12月24日星期四

粗粗地,幾好味 (壹麵館)

星期四,踏入搬屋倒數兩天,繼續要做「無飯」夫婦。

住在北角嘅食友,一定會去過和富道一帶嘅食肆。「阿鴻小吃」加冕之後,人潮比以前更洶湧。在依然寒冷嘅周四晚,人流是小了很多。「阿鴻小吃」店外亦只是三五人。不過,是晚嘅主角是其鄰居「壹麵館」。

一入到店內,除了店員,竟一名顧客也沒有。未嘗不好,店員可專心為筆者提供服務。與太座、舅仔及其女友四個人,各點了麵食、小食及甜品。



吃其招牌撈麵,又怎少得清湯。這清湯據講係用雞、豬骨等材料餚製而成。飲落似雞湯多一點,有雞肉鮮甜味,不似加添了味精。

撈麵款式有多款,除咗餸菜不同之外,麵條也有多款選擇,其中最出位是其自家製特粗麵,其闊度是平常粗麵嘅三、四倍。以一點豬油、香蔥、芝麻令麵條吃起來更加香,麵條本身嘅質地亦有咬口。特粗麵以較大嘅表面面積,蘸上更加多嘅醬料,所以吃起來份外感受到油嘅甘香。




配料有駝鳥肉,肉質有彈性,不過食落有部份肉塊留有十分輕微嘅苦味,是用梳打粉鬆肉嘅緣故?還是其他嘅原因?




炆豬肉只有五舊,可是筆者很眼利的看到宣傳海報上有七舊肉,唔見咗那兩舊去咗邊?豬肉是半肥瘦,炆得頗入味的。只得五塊,對裹腹嘅作用有限。



同樣地,燒腩仔撈粗也只得五塊薄薄的燒腩肉。腩肉是肥瘦相間的五重天,脆皮不怎麼的香脆,但整體上是肉味甘香鬆軟的。舅仔最不幸,點了鵝腸撈粗,鵝腸不肥不香,撈在一堆特粗麵中,眨眼間都分不出是配料還是麵條。以份量計,食得最唔飽便是這鵝腸撈粗了。

 

一碟簡單嘅菜心,加了特製沙茶醬,味道嘅變化頓時豐富起來。份量亦稍嫌少咗啲。



魷魚牛栢葉是材料及醬料分開上的,初時以為是食材醬汁撈在一起的。味道普通平淡,全賴蔥花及芝麻調劑一下。魷魚肉質是爽滑的;筆者不食牛,無從了解牛柏葉嘅質素如何。





店員十分積極這裡嘅甜品,既然嚟到,冇理由唔試吓。首先是腐竹白果薏米 (加蛋),薏米份量不少,亦有咬口;腐竹糖水亦很足料,沒有完全溶入糖水中,不是稀「了了」的,可惜腐竹質素不大好,飲落豆味欠奉;店員經常強調嘅溏心蛋,是如實地做得到,效果亦相當唔錯,如果換了一些有更多蛋味嘅蛋 (如CP蛋),會更加吸引。



糖不甩是剛做好的,入口仍感燙熱。水準是合格分數以下,糯米毫不煙韌,一咬即斷,糯米粉亦沒有加入薑汁,食落除了表面沾上嘅薑汁外,毫無薑味可言,令人失望。

四個人食飯,埋單一百九十二蚊,平均每人四十八蚊。食得飽,不純是因為那碗撈粗,是需要額外東拼西湊才能填滿各人嘅胃納。單單一碗麵,是不能滿足普通成年人嘅要求。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3
價錢:2

用餐日期:2009年12月17日

地址:北角和富道93號銀輝大廈地下

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

紅豆冰變壞了 (祥利冰室)

星期天,雨停止了,但天還是陰陰的。人體內嘅生理時鐘亦攪亂了,所以筆者與太座瞓到一點幾先起床。


梳洗完畢已差唔多兩點鐘,仲差半個鐘就可以食下午茶。利用網上搜查器,發現電器道附近有一間歷史悠久嘅茶餐廳,紅豆冰係其中嘅名物。太座一聽到紅豆冰便雙眼發光,於是便驅車前往。



舖面除了堂座之外,還有閣樓座位,係一派舊式茶餐廳格局。到達時只是兩點四,仲差十分鐘先到下午茶時間,不過服務員話不要緊,時間只差少少,都幫我地落單。太座嗌了一份豬扒麵餐轉紅豆冰,筆者則叫了雞蛋鹵水牛展治烘底及奶茶。



豬扒麵用上福字麵,故味精感覺比較少,湯亦相對清淡。豬扒醃得相當鬆但唔化,並非用梳打粉嘅效果,外表煎得金黃,咬落亦肉汁豐富,相當對辦。



三文治以炒蛋及牛展作配搭,對筆者嚟講係新嘗試。蛋炒得香滑,鹵水牛展亦醃得入味,肉質亦唔韌。鹵水汁被烘底麵包吸收,很美味。



奶茶冇叫減奶,但水吧出手亦唔重。奶茶香滑,入口良久齒頰亦冇奶茶遺下嘅鞋口感。始終茶餐廳有一定歷史,茶胆顯然亦係經過千錘百鍊的。



紅豆冰賣相不俗,所用嘅紅豆亦大大粒,可惜入口有一股變壞嘅酸味,太座即時向服務員提出,經調查發現師傳早一晚煮完紅豆之後冇將之放進冰箱以致變壞了。太座唯有轉凍華田。

豬扒麵餐廿四蚊,凍飲加二。雙拼三文治餐二十蚊,轉牛展加兩蚊,烘底再加一蚊。共銀四十九蚊,平均每人二十四蚊。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2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3月29日

地址:北角電氣道120號地下

記憶中最好食嘅紅豆沙 (一品齋甜品屋)

經過一整天嘅活動之後,筆者與太座都覺得有點累。送了太座嘅祖父回家後,與舅仔一齊到銅鑼灣食糖水。


此店搬進現址之前正正响對面舖位,新舖位比舊舖位光鮮很多,但有一樣嘢冇變嘅就係舖位依然咁細。筆者與太座到達後即時已決定食紫白及紅白,舅仔第一次嚟,經考慮後點了腐竹糖水。







紫白即是紫米霑加豆腐花,豆腐花又香又滑,唔會比幾間叫做阿婆豆腐花遜色,紫米露亦十分足料,與其話係紫米露,叫做紫米粥更加貼切,足料情況可想而知;紅白即是紅豆沙加豆腐花,紅豆大大粒,而且已經煲到出沙,濃淡適中。蓮子並冇去衣,係傳統紅豆沙所用嘅有衣蓮子,而且加咗百合,材料豐富。同樣地,腐竹糖水足料,不過白果太多,所以有少少怪味。少啲白果應可解決此問題。

據太座所講,她是此糖水舖多年擁躉,此情不變是因為這裡出品嘅糖水最接近已仙遊嘅祖母所煮嘅愛心糖水。每次幫襯,都能勾起她對祖母嘅美好回憶。

紫白十七蚊一碗,紅白十三蚊一碗,腐竹糖水十一蚊一碗,係經濟抵食甜品店嘅不二之選。

味道:5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4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3月22日

地址:銅鑼灣希雲街8號

2009年12月15日星期二

食甜品度元宵 (天后甜品)

食完雲南米線之後,當然要食番啲甜品啦,順便食湯圓應吓節。此店在街角位,地方「的適」,但甜品選擇算多樣化。湯圓欠奉,幸好還有糖不甩充數。太座與筆者選了榴槤大小西米蘆薈西米露以及糖不甩


榴槤一向不是筆者那杯茶,太座則視之如珍寶。據太座嘅評價,這甜品唔夠凍。另外榴槤汁底雖然「杰」,但唔係因為榴槤料足,而是似西米煮耐咗、混合埋啲榴槤汁,食落像米漿一般。唔知係咪榴槤唔當造,成個甜品又唔香,榴槤又唔夠多,評分甚低,不會再光顧;



至於西米露亦同樣冇香味,味道淡如水,筆者求其吃完了事;



糖不甩水準以下之作,糯米粉同生粉嘅比例控制得唔好,所以黏口又唔彈牙。

再睇番有關食評,原來此店以「榴槤椰果冰」最好味,希望同太座再去試一試,不用再失望而回。

兩人共消費六十多元,與一般新式甜品店大同小異。

味道:1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2月9日

地址:天后電氣道83-87號利景閣4號舖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共聚天后慶元宵 (阿糊雲南米線)

是日係元宵佳節,亦係筆者婚後第一個元宵節。沒有甚麼節目安排去慶祝,畢竟與太座共膳才是最重要。是晚我們活動嘅地點响天后,那裡食肆不少,但大多數都已經幫襯過,今次特別光顧比較新嘅店鋪,希望可以多一個開飯點。


近年响港九各處都出現好多專食雲南米線嘅舖頭,水準差唔多,筆者亦唔知可謂正宗雲南米線。筆者與太座在此店分別叫咗雜錦米線及燒羊肉米線。



雜錦米線 ($36) 嘅材料包括雞翼(1隻)、腩肉(1片)、紫菜、牛丸(1粒)、魚蛋(1粒)、鹵蛋(1粒)、酸菜肉鬆及麻辣肉丁。筆者嘅選擇大路但比較懶,整體上呢碗米線四平八穩,有酸菜及麻辣醬,酸酸辣辣的,似筆者食開嘅雲南米線,除咗鹵蛋嘅賣相肉酸,浸咗好耐似的,蛋白表面已起皺。



太座嘅選擇燒羊肉米線 ($38)係京式與滇式混合體,羊肉表面燒得十分香脆,肉本身脂肪份量適中,肉汁亦豐富,啖啖羊肉羶味,一流。米線沒有什麼特色,沒有羊肉也只是一碗平凡不過嘅普通米線。

兩人共消費74蚊,平均每人37蚊。Casual dining呢度可以一試。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2月9日

地址:天后電氣道69號地下E舖

對抗金融海潚之法門 (君滬鍋貼大王)

好景不常,睇嚟大魚大肉嘅日子恐怕响可見嘅將來都見唔到。不過,人一出世就註定同食扯上不可擺脫嘅關係。貴有貴食,平都有平食。平時唔多起眼嘅小舖頭呢期都變得客似雲來。


話呢間係小舖頭,其實一啲都唔細,在區內亦有些名氣。此店打正旗號叫做「鍋貼大王」,主打當然係鍋貼啦,除此之外,生煎飽、北方嘅雲吞麵、煎炸小食亦係客人喜歡點嘅菜式。這天筆者與太座因要到附近辦點事,便幫襯這家食肆。嗌咗幾樣嘢,包括「菜肉雲吞麵」、「担担麵」、「生煎鍋貼」、「煎豬肉包」、油菜一碟及豆漿兩杯。



担担麵嘅麵條雖幻,但仍有咬口,不過担担麵醬中嘅花生味欠奉,味道較為平淡;雲吞嘅豬肉味濃厚,反而菜就冇乜。雲吞皮是厚厚的,麵條粗身,係北方嘅做法。





生煎鍋貼外表不過而已,鍋貼皮皺皺的,不是正統般比較乾身及「硬淨」,而於餡料都係對辦的,肉汁豐富,平均兩個半一隻,算是有交代了。豆漿只有甜味,豆味欠奉,在這裡吃,要求有陣時都要有些彈性。吃了麵、菜及鍋貼之後,筆者與太座已飽得捧著肚子了,落漏單嘅豬肉包順勢取消。



兩人共銀五十八,平均每人廿九蚊便可以將肚子塞得滿滿的。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2
衛生:3
價錢:5

用餐日期:2009年2月8日

地址:筲箕灣東大街59-99號3號舖

食湯圓前先醫肚 (味皇小廚餐廳)

日前經網上搜尋器推介「福元湯圓」,專程到附近一帶搵食。當然湯圓只是甜品,唔能夠(其實係唔足夠)裹腹。太座話近近地醫咗肚先,筆者路經此店,見一個叫沙田雞粥加蠔油撈粗套餐大約三十蚊,好似好抵食,就行咗入去。




除咗叫咗上述套餐之外,太座還點了鴨胸冬菇蕃茄湯麵。太座嘅選擇唔錯,一碗大既廿蚊,用料也算得上豐富,配合蕃茄湯底,有冇落味精不能確定,但就算有份量應該也很輕微。



至於筆者叫嘅套餐,有數處不足。首先粗麵嘅鹼水味未能完全清走,而且麵條有點煮得過火,使麵條黏黏的,破壞口感;



雞粥中嘅粥「水了了」,完全唔綿,火路不夠,米粒仲係呈現粒狀,係粥與湯飯之間嘅物體。雞皮鮮黃色,十分唔自然,有如塋光,有點恐怖,可能打針過度啩。

兩人共花費大約五十元,太座嘅評價肯定比筆者高出很多。

味道:2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2月4日

地址:北角電氣道260號地下

過年之後 (金祥排骨麵大王)

經過幾日公眾假期密集式嘅飲飲食食之後,腸胃功能嘅發揮可謂七七八八,人亦變得懶散了許多,已經唁想在家中做任何事,亦唔想再到外面大吃大喝。所以太座建議到屋企附近嘅小食館解決呢個晚餐。


Openrice嘅搜尋功能,為我地搵食提供咗一個好方便嘅平台。按入我地想食乜嘢嘅資料,不一會就能列出一張清單。此店位於電車路一條橫巷,位置人流稀疏,招牌亦唔突出,如果冇openrice都唔會專程嚟試食。看舖頭外嘅宣傳介紹,呢度嘅拿手菜色係排骨麵同埋菜肉雲吞麵,太座與我分別order呢兩款。




排骨即係豬扒,有一層薄麵漿放落滾油炸。麵漿唔會太厚,唔會好似炸一團麵粉般,豬扒本身亦冇用梳打粉醃鬆嘅痕跡,肉質保持適當嘅彈性同埋肉汁;



至於菜肉雲吞嘅雲吞皮比較厚身,接近傳統北方餃子嘅風格。麵條粗粗的一定可以醫飽個肚。

嗜辣的不妨盡享這裡提供嘅辣椒油、豆辦醬同埋辣椒粉,加在上海麵中撈埋一齊食非常可口。

單拼麵廿四蚊一碗。雙拼(排骨加雲吞)廿七蚊一碗,如果兩個人一齊食,分別嗌單拼再撈埋一齊食更加化算。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1月30日

地址:北角錦屏街21號地舖

芝麻湯圓寧舍唔同 (福元湯圓)

此小店在筆者家左近,在區內頗有口碑,尤以芝麻湯圓最耍家。是晚專程造訪,太座要了一碗喳喳,筆者則叫了鴛鴦湯圓



這裡嘅喳喳味道不是很甜,嗜甜者可能未必啱口味,不過材料就認真豐富,除咗一般嘅紅綠豆、芉頭、西米之外,特別之處就係有薏米同埋眉豆,喳喳加咗薏米之後,整個糖水頓時變得有咬口得多,咁多豆類在一起,亦無怪乎喳喳嘅營養價值咁高;







鴛鴦湯圓有芝麻及花生餡,其中以芝麻令筆者留下深刻印象,芝麻十分香口,一咬穿湯圓皮就感到有一股芝麻香氣傾瀉而出,不似一般坊間貨色,只有甜而沒有香味。花生餡亦做得十分仔細,花生粒唔會太大,夾雜白芝麻,亦是另一番味道。據太座所說,是晚嘅湯圓皮不是太煙韌,比平時遜色了一點。筆者覺得這亦無傷大雅。


價錢十分合理,喳喳十一蚊一碗;鴛鴦湯圓十四蚊一碗。下次再光顧時會淨選芝麻湯圓。
 
味道:5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2月5日

地址:北角炮台山福元街7號利都樓地下I-1舖

2009年12月12日星期六

午市飯餐好抵食喎 (金枕頭泰國餐廳)

星期四,太陽毫不吝嗇其熱力。繼早一晚食完泰國菜之後,是日晏晝同事提議試一間抵食泰菜館嘅午市套餐,一試也無妨。


這裡嘅午市套餐款式數目驚人,由A至Z,除咗跳了三、兩個英文字母,都有超過廿款選擇。價錢由廿五蚊至三十二蚊不等。再加三蚊仲可以飲椰汁紅豆冰,三十蚊有找,十分吸引。





由於早一晚食咗泰菜,是日對泰菜嘅興緻略減,沒有pad thai或泰式炒河,點了簡單的咖哩牛腩飯。咖哩呈黃色,但唔似泰國嘅黃咖哩,又唔似用咖哩胆開成。有點微辣,椰汁比例比較多,故食起來特別香口惹味;牛腩炆得腍,但保持肉質結構,冇被梳打粉洗禮嘅痕跡,十分美味可口;紅豆冰對筆者嚟講太甜,但紅豆大大粒有咬口,也不錯。

同事話這裡嘅夜市小菜更出色,有機會要試一試。奈何筆者家在北角,一南一北,如果不是工作需要,真是大纜都扯唔埋。如果住响附近嘅話,必定會幫襯夜市。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7月16日

地址:粉嶺一鳴路23號牽晴間G2舖

救命酥皮叉燒包 (添好運點心專門店)

星期日,天氣唔好,太座嘅心情更差。近日網上熱爆討論由前任龍景軒大廚主理嘅「添好運」點心,筆者躍躍欲試,於星期日之前已決定前往一試。不過太座多番明示暗示唔想去,怕人多焗到頭暈,但不果。


筆者與太座大約十二點半鐘到達,店外已經人頭湧湧。店子小,食客流轉速度慢是預期之內。出乎筆者意料之外嘅係要足足等咗差唔多一粒鐘,而身旁嘅壓迫力及凌厲嘅眼神亦不斷增加。太座企到有點頭眩,筆者都只好偷偷地看望情況,不敢直視。

坐嘅地方係二人位,十分狹窄,可幸到坐得落。點了五款點心及一碟油菜($10),已足夠兩口子嘅胃納。



首先係鳳爪排骨盅頭蒸飯($17),此盅頭飯雖未有於各大雜誌提及,不過也是頗惹味的。第一,排骨嘅肥瘦適中,肉質鮮嫩;筆者尤其喜歡其飯粒蒸得飽滿,冇一般酒樓般索滿從排骨流出嘅豬油,令飯粒變得太腍身。有畫龍點睛之效嘅豉油汁令飯與肉嘅香味更特出,不錯!





食一盅兩件,蝦餃($16)與燒賣($16)是少不了的。兩者都是大約一大啖嘅大小,不追求大件夾抵食嘅精神。用料新鮮,蝦餃新鮮清甜多汁,蝦餃皮猜得晶瑩剔透,既有煙韌口感,但又唔會黏著筷子;燒賣用料豐富,除了豬肉之外還有香菇等材料,令味道更有立體感。呢兩款點心與一般最大嘅分別就係味道比較清淡易入口,沒有堆砌出來嘅味道(即是味精也)。



豬膶腸粉($14)也是值得一試嘅點心之一,腸粉皮拉得十分薄且半透明,功夫一流;豬膶係黃沙肝,解甜爽脆,也是沒有可挑剔之處。

食至此,筆者已偷望太座數遍,見面色稍為寬容,才稍稍問一問點心如何。太座答曰點心是高水準的,不過都唔值得等咁耐。好似腸粉,渡船街嘅「堂記」都一樣咁好食,兼且唔駛等;蝦餃、燒賣是好食,但冇特色,其他地方都可以食得到。太座一路講,筆者不停標冷汗,心想太座火氣未消,唯有希望鎮店之寶 – 「酥皮叉燒包」可以爭氣一點。





等咗幾分鐘,萬眾期待嘅叉燒包($12)終於新鮮出爐。酥皮嘅牛油香味已撲鼻而來,一咬入口,酥皮不太厚,甘香鬆脆,不是外界部分人所講嘅一般牛油蛋撻皮,應該還下了豬油才會咁香;酥皮底下嘅麵包焗得鬆軟,入口微甜;餡料不多,有數顆叉燒粒,但叉燒醬汁也是高水準的。食完一個叉燒包之後,心神稍定,再望一望太座,面色終雨過天清。太座再開金口,話此包內外都做得十分出色,而且很特別,未能於其他地方食得到,所以值得一等的。直至此筆者才完全釋懷,多謝叉燒包「救命」之恩。

兩人共銀八十九蚊,平均每人四十五蚊。味道一欄,是值得拿滿分的,可惜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外賣暫停,想食就一定要有耐性,服務一欄要扣分了。

(註:以上對太座心情之論述,只是筆者以誇張嘅手法表達。太座絕對係一位十分好嘅賢內助,各位完全不用為筆者嘅「終生幸福」担心,一笑。)


味道:5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6月28日

地址:旺角廣華街2-20號翠園大樓2期地下8號舖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