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港式」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港式」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2月28日星期日

大叔送車(警官餐廳 - 鄧兆堅堂)

星期六,小女第一次正式去街街,為嘅係添置BB車。作為太座其中一位吊兒郎當嘅好友,升格為叔父輩嘅大叔對小女愛護有加,想也不想便淘腰包送小女嘅第一部車。幾個大唔透,一邊睇說明書,一邊即席安裝及練習操作,一番功夫之後,已經是八時多。晚飯地點,想空間大一點,好讓有位置給BB車,便想起了這裡。



嚟這裡打波就試得多,食飯都係第一次。樓底甚高,就算小女喊得聲嘶力竭,也不很應聲,不是太騷擾其他人。食物水準沒有什麼驚喜,但是考慮到價錢,又確算不俗。最有印象的是雪菜肉崧豆腐(正確名字已記不起),豆腐是十分滑溜,而且味道不太濃烈,伴著白飯一起吃最好;


排骨醃得入味且夠晒耐,骨肉輕易分離。選用了肉排,一層肥一層瘦的,既甘香且肉質有彈性;


霸王雞上放滿了椒絲、韮黃等,這般做法,味道是不能傳到雞肉上的。幸好雞肉尚算嫩滑,入口出奇的有一點雞味。


土魷蒸肉餅瘦肉比較多,缺少咗豬肉嘅甘香味,此空白被魷魚及香菇填補了。由於少了肥肉,吃起來也冇咁滑;


印象中梅菜蒸鯇魚是上了年紀嘅男士恩物,感覺老積。其實好吃的不比梅菜扣肉差。火喉上是差了一點,梅菜嘅甜香味沒有完全迫入鯇魚肉裡;


金銀蛋浸莧菜正常水準,沒有什麼特別。

平均消費是一百蚊一個人,有這樣大嘅場所,減少對其他人嘅影響,是有BB嘅家庭嘅選擇之一。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4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10年2月6日

地址:銅鑼灣鴻興道28號警官俱樂部2樓

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需要接受劉華再培訓 (陳漢記)

星期天,早上天氣晴朗,但入夜後忽然刮起大風,仲下了毛毛細雨。太座與友人同是中大人,此際有涼意,忽發思故之情。遂於深圳玩樂完畢之後,到大埔「陳漢記」食煲仔飯,順道緬懷一吓讀書時嘅快樂回憶。


時值晚上十點幾,但門外仍有輪候人士。為節省時間,一行人預先點了煲仔飯,計有臘腸排骨北菇滑雞。等了大約十五分鐘,我們終於可以入座。除了煲仔飯之外,大家還點了叉燒腸粉炸兩





筆者欣賞煲仔飯有兩方面,第一係飯有冇油香,呢啲油香可以嚟自臘味,亦可以嚟自肉汁;第二就係飯焦,第三當然係後加上嘅甜豉油啦。呢度嘅煲仔飯以石油氣爐泡製,好處係火力夠,好快就熟;唔好處亦因為太猛火力,不及炭爐因煮嘅時間耐,裡面嘅飯更加入味。所以,圍在臘腸、肉附近嘅飯才有點油香,其他地方嘅飯就只有撈甜豉油才感覺冇咁平淡。另外,可以鏟出嚟嘅飯焦唔多,而且已變得過硬。論出色嘅飯焦,以筆者嘅經驗就只有西營盤嘅坤記可以做得好。至於甜豉油調配尚可。




叉燒腸粉及炸兩也是太座及友人於大學時代必食之選,叉燒腸粉皮夠薄,叉燒肥瘦也不俗,但略嫌唔夠香;炸兩就令人失望,油炸鬼已老,軟淋淋,嚴重影響口感。

特別一提呢度嘅服務。首先,落錯單已唔再講,當服務員拿了錯咗嘅飲品時,筆者隨即提及落錯單之事,對話如下:

「阿哥,我地冇嗌過凍檸茶喎,我地係要一支凍檸樂、兩支凍檸七。」

「呢度寫咗兩支凍檸七同埋一杯凍檸茶喎!」

「係頭先嗰位哥仔寫錯咗,如果唔係又點會嚟咗支凍檸樂先。」

「就當寫錯咗,咁你地係爭咩嘢呀?」

這個「就當」,筆者感到十分刺耳。該服務員是否覺得我們有心留難?筆者覺得劉華嘅政府宣傳效果唔係幾好,這服務員亦應接受劉華再培訓。

大家進食時,服務員正執拾隔離枱,不小心打翻了豉油碗,豉油汁彈到了另一枱小朋友嘅衫上,服務員只顧說「冇事、冇事」,一聲對不起也沒有。雖然唔係發生在筆者身上,但亦從側面可了解服務質素。

煲仔飯三十五蚊一煲,炸兩十二蚊,叉燒腸粉十六蚊,訂價也算公道。

綜合以上所說,食物味道有褒有貶,服務一瓖理所當然只值一分。希望有關方面要注意,唔好因為出咗名就疏忽。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1
衛生:2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4月12日

地址:大埔運頭街91B地下

雲吞不俗, 但蝦子撈麵未到巔峰 (劉森記麵家)

深水埗美食搜尋記最後一站係以竹昇麵聞名嘅「劉森記」,總店與分店只係隔幾條街。今次筆者就走咗去位於福榮街嘅分店。




正值晚市,門外已有等候人士,幸好部分係外賣,經服務員安排下,筆者被安排到舖面一角。既然以竹昇麵馳名,筆者二話不說叫了蝦子撈麵加雲吞。等了大約十分鐘,撈麵與清湯以呈上。



筆者首先試一試湯底,發覺味道清甜,証明豬骨湯火喉足夠。另外,筆者發現湯中有一股鮮味,相信除咗湯底落足豬骨料之外,大地魚亦唔少得。單憑湯底來說,實在冇甚麼地方可以彈。雲吞共有三粒,體積稍大於廣東傳統雲吞大細(標準者以一粒一口為準)。雲吞皮夠薄,裙腳畸少,餡料比例均稱,有河蝦嘅爽脆及肥豬肉嘅鮮甜。要吹毛求疵嘅話,河蝦肉嘅鮮味略為單薄了一點。以十分為滿分,整個雲吞連湯底起碼有八分。



輪到蝦子撈麵,看外表竹昇麵滿佈蝦子,十分慷慨,只可惜入口蝦子味若有若無。麵條雖算彈牙有口感,但食落總係欠缺些甚麼似的。比起日前於澳門皇冠小館食過嘅蝦子撈麵,蝦子味濃郁,充滿整個口腔,麵條彈牙但又唔會難於消化,水準相差幾班。有比較,方知皇冠蝦子撈麵嘅出色。



除咗食麵之外,千祈唔好錯過呢度自家製嘅酸瓜、蘿蔔。做法雖然簡單,但現今好少舖頭都肯做,而且係任食嘅,包保可令食慾大增。

單係蝦子撈麵廿四蚊,加雲吞四蚊。價錢唔會話出名而相應調高,十分公道。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3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4月10日

地址:深水埗褔榮街80號

時間在這裡凝固了 (時新快餐店)

筆者小時候住在紅磡,記得當時碼頭位於現在半島豪庭。那時,仲夏之夜冇宜家那麼悶熱,飯後到碼頭一帶海邊散步,十分寫意。夜晚睡在藤蓆上,開一把風扇就已經好舒服了。廿幾年後嘅今天重遊舊地,套用一句老套嘅話,真是滄海桑田。


「時新快餐店」貴為十大開飯熱點,嚟到紅磡,又怎能不嚟到朝聖!行吓行吓,終於搵到。門面是那麼的面善。咦!這不是兒時幫襯過的快餐店嗎?還記得那時美式連鎖快餐店牡丹樓並未登陸,「lur」父母去快餐店食薯條係童年時代嘅指定動作。今天,小朋友腦海中只有牡丹樓了,未免冇口福。





門口有老有嫩,排住隊去點選心頭好。有些慕名而來的年輕人,以好奇嘅眼光四處張望,拍照留念的也不少。入到裡面,時間好像凝固了,無論座位佈置,餐牌樣式,甚至連外賣袋,咁多年都冇變,當然價錢都唔變嘅話更好!懷舊(應該係不變)嘅裝修,令筆者嘅服飾顯得份外格格不入。廚房嘅員工閑熟地落單嘅落單,煎漢堡嘅煎漢堡,烘麵包嘅烘麵包,廿數年如一日,泡製獨到嘅漢堡包。





筆者只簡單地點了一個雙層芝士蛋漢堡及一罐飲品,漢堡包係即叫即整嘅,所以要花一點耐性等待。等了大約十分鐘,新鮮熱辣嘅漢堡包終於完成。外層嘅麵包用上嘉頓麵包,雖然經過烘焗,但質感比較乾及鬆散。漢堡扒牛肉味十分濃郁,肉汁亦很豐富,相信係經過高溫油將肉汁鎖死,再加上洋蔥粒,香軟嘅芝士及自製嘅沙津汁,互相配合得無懈可擊。麵包與漢堡扒大小配合亦得宜,每一口都能嚐到麵包及漢堡扒。雖然麵包有少少瑕疵,但瑕不掩瑜,漢堡包值最高評價。

價錢一點也不貴,雙層芝士蛋漢堡十五蚊一個,在牡丹樓齋食最大嘅巨無霸都係差唔多價錢,但味道何止好味數倍!筆者還記得炸雞脾也是十分好吃,下一次必定攜同太座一齊試吓是否能維持水準。
 
味道:5(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4月11日

地址:紅磡黃埔街1A地下

2009年12月24日星期四

粗粗地,幾好味 (壹麵館)

星期四,踏入搬屋倒數兩天,繼續要做「無飯」夫婦。

住在北角嘅食友,一定會去過和富道一帶嘅食肆。「阿鴻小吃」加冕之後,人潮比以前更洶湧。在依然寒冷嘅周四晚,人流是小了很多。「阿鴻小吃」店外亦只是三五人。不過,是晚嘅主角是其鄰居「壹麵館」。

一入到店內,除了店員,竟一名顧客也沒有。未嘗不好,店員可專心為筆者提供服務。與太座、舅仔及其女友四個人,各點了麵食、小食及甜品。



吃其招牌撈麵,又怎少得清湯。這清湯據講係用雞、豬骨等材料餚製而成。飲落似雞湯多一點,有雞肉鮮甜味,不似加添了味精。

撈麵款式有多款,除咗餸菜不同之外,麵條也有多款選擇,其中最出位是其自家製特粗麵,其闊度是平常粗麵嘅三、四倍。以一點豬油、香蔥、芝麻令麵條吃起來更加香,麵條本身嘅質地亦有咬口。特粗麵以較大嘅表面面積,蘸上更加多嘅醬料,所以吃起來份外感受到油嘅甘香。




配料有駝鳥肉,肉質有彈性,不過食落有部份肉塊留有十分輕微嘅苦味,是用梳打粉鬆肉嘅緣故?還是其他嘅原因?




炆豬肉只有五舊,可是筆者很眼利的看到宣傳海報上有七舊肉,唔見咗那兩舊去咗邊?豬肉是半肥瘦,炆得頗入味的。只得五塊,對裹腹嘅作用有限。



同樣地,燒腩仔撈粗也只得五塊薄薄的燒腩肉。腩肉是肥瘦相間的五重天,脆皮不怎麼的香脆,但整體上是肉味甘香鬆軟的。舅仔最不幸,點了鵝腸撈粗,鵝腸不肥不香,撈在一堆特粗麵中,眨眼間都分不出是配料還是麵條。以份量計,食得最唔飽便是這鵝腸撈粗了。

 

一碟簡單嘅菜心,加了特製沙茶醬,味道嘅變化頓時豐富起來。份量亦稍嫌少咗啲。



魷魚牛栢葉是材料及醬料分開上的,初時以為是食材醬汁撈在一起的。味道普通平淡,全賴蔥花及芝麻調劑一下。魷魚肉質是爽滑的;筆者不食牛,無從了解牛柏葉嘅質素如何。





店員十分積極這裡嘅甜品,既然嚟到,冇理由唔試吓。首先是腐竹白果薏米 (加蛋),薏米份量不少,亦有咬口;腐竹糖水亦很足料,沒有完全溶入糖水中,不是稀「了了」的,可惜腐竹質素不大好,飲落豆味欠奉;店員經常強調嘅溏心蛋,是如實地做得到,效果亦相當唔錯,如果換了一些有更多蛋味嘅蛋 (如CP蛋),會更加吸引。



糖不甩是剛做好的,入口仍感燙熱。水準是合格分數以下,糯米毫不煙韌,一咬即斷,糯米粉亦沒有加入薑汁,食落除了表面沾上嘅薑汁外,毫無薑味可言,令人失望。

四個人食飯,埋單一百九十二蚊,平均每人四十八蚊。食得飽,不純是因為那碗撈粗,是需要額外東拼西湊才能填滿各人嘅胃納。單單一碗麵,是不能滿足普通成年人嘅要求。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3
價錢:2

用餐日期:2009年12月17日

地址:北角和富道93號銀輝大廈地下

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

紅豆冰變壞了 (祥利冰室)

星期天,雨停止了,但天還是陰陰的。人體內嘅生理時鐘亦攪亂了,所以筆者與太座瞓到一點幾先起床。


梳洗完畢已差唔多兩點鐘,仲差半個鐘就可以食下午茶。利用網上搜查器,發現電器道附近有一間歷史悠久嘅茶餐廳,紅豆冰係其中嘅名物。太座一聽到紅豆冰便雙眼發光,於是便驅車前往。



舖面除了堂座之外,還有閣樓座位,係一派舊式茶餐廳格局。到達時只是兩點四,仲差十分鐘先到下午茶時間,不過服務員話不要緊,時間只差少少,都幫我地落單。太座嗌了一份豬扒麵餐轉紅豆冰,筆者則叫了雞蛋鹵水牛展治烘底及奶茶。



豬扒麵用上福字麵,故味精感覺比較少,湯亦相對清淡。豬扒醃得相當鬆但唔化,並非用梳打粉嘅效果,外表煎得金黃,咬落亦肉汁豐富,相當對辦。



三文治以炒蛋及牛展作配搭,對筆者嚟講係新嘗試。蛋炒得香滑,鹵水牛展亦醃得入味,肉質亦唔韌。鹵水汁被烘底麵包吸收,很美味。



奶茶冇叫減奶,但水吧出手亦唔重。奶茶香滑,入口良久齒頰亦冇奶茶遺下嘅鞋口感。始終茶餐廳有一定歷史,茶胆顯然亦係經過千錘百鍊的。



紅豆冰賣相不俗,所用嘅紅豆亦大大粒,可惜入口有一股變壞嘅酸味,太座即時向服務員提出,經調查發現師傳早一晚煮完紅豆之後冇將之放進冰箱以致變壞了。太座唯有轉凍華田。

豬扒麵餐廿四蚊,凍飲加二。雙拼三文治餐二十蚊,轉牛展加兩蚊,烘底再加一蚊。共銀四十九蚊,平均每人二十四蚊。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2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3月29日

地址:北角電氣道120號地下

香軟鹵水鵝片 (阿鴻小吃)

星期四,天氣陰晴不定,人亦變得懶散。筆者與太座一家兩口子,嫌在家玩煮飯仔煩,還是外出用膳罷了。


家在港島區,生活費支出比九龍高,可幸家在北角區,附近特式食肆都不少,這算是付出較高昂生活費嘅少少回報。此食店雖然舖面小小,但廣為人知,好多知名人士都有嚟過,兼且讚不絕口,蔡瀾仲將此店列為一百五十間經常幫襯嘅食肆之一。究竟此店有乜嘢魔力,筆者與太座一於探求一下。

舖面大約可容納三十多人,雖然如此,不過就筆者觀察,生意冇乜受到影響。因為此店以鹵水食品聞名,好多人都會選擇外賣。筆者到達時,需要輪候十五分鐘。

菜式有頗多選擇,以潮州鹵水食品為主。筆者與太座點了三樣招牌菜,分別係南乳炆齋(俗稱粗齋)、去骨鴨舌及蔡瀾(即豬油)撈麵。當中出了一點意外,蔡瀾撈麵變成鵝片豬脷撈粗加蛋,太座一時唔為意嚐了一口,呢次與豬油撈麵無緣,唯有等下次。



粗齋南乳味、鹹淡適中,材料豐富,計有紹菜、枝竹、金針、雲耳、冬菇、雪耳等,仲有切成心形嘅紅蘿蔔,十分別致。各款材料唔會炆得糜爛,還保留咬口。



去骨鴨舌係一款冷點,鴨舌去骨後配以麻醬,入口又香又爽,最適宜佐酒。太座則認為用鹵水比較好。



蔡瀾撈麵變成撈粗,初時有啲失望,但試了之後原來水準亦唔差。首先鵝片嫩滑,鹵水醃得入味,其香味在口中不斷滲出嚟,水準之高,不比城中數一數二嘅潮州打冷店如尚興遜色。豬脷也炆得十分腍,鹵水味亦滲入每一條纖維中,可惜呢份豬脷唔見有最嫩嘅脷尖,有少少遺憾。粗麵撈得均勻,麵條有嚼勁,還有一股豬油香味,是故筆者與太座食得乾乾淨淨。

粗齋及去骨鴨舌各四十五蚊一碟,鵝片豬脷撈粗加蛋四十八蚊,共銀一百三十八蚊,平均每人六十九蚊。

如前文所講,蔡瀾撈麵變成撈粗,傳遞出錯,本要扣分,不過埋單之時,正在舖面忙得團團轉嘅老闆誠懇地講咗聲多謝,算是互相抵消。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4
衛生:4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3月26日

地址:北角和富道84-94號銀輝大廈地下4號舖

記憶中最好食嘅紅豆沙 (一品齋甜品屋)

經過一整天嘅活動之後,筆者與太座都覺得有點累。送了太座嘅祖父回家後,與舅仔一齊到銅鑼灣食糖水。


此店搬進現址之前正正响對面舖位,新舖位比舊舖位光鮮很多,但有一樣嘢冇變嘅就係舖位依然咁細。筆者與太座到達後即時已決定食紫白及紅白,舅仔第一次嚟,經考慮後點了腐竹糖水。







紫白即是紫米霑加豆腐花,豆腐花又香又滑,唔會比幾間叫做阿婆豆腐花遜色,紫米露亦十分足料,與其話係紫米露,叫做紫米粥更加貼切,足料情況可想而知;紅白即是紅豆沙加豆腐花,紅豆大大粒,而且已經煲到出沙,濃淡適中。蓮子並冇去衣,係傳統紅豆沙所用嘅有衣蓮子,而且加咗百合,材料豐富。同樣地,腐竹糖水足料,不過白果太多,所以有少少怪味。少啲白果應可解決此問題。

據太座所講,她是此糖水舖多年擁躉,此情不變是因為這裡出品嘅糖水最接近已仙遊嘅祖母所煮嘅愛心糖水。每次幫襯,都能勾起她對祖母嘅美好回憶。

紫白十七蚊一碗,紅白十三蚊一碗,腐竹糖水十一蚊一碗,係經濟抵食甜品店嘅不二之選。

味道:5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4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3月22日

地址:銅鑼灣希雲街8號

2009年12月15日星期二

食甜品度元宵 (天后甜品)

食完雲南米線之後,當然要食番啲甜品啦,順便食湯圓應吓節。此店在街角位,地方「的適」,但甜品選擇算多樣化。湯圓欠奉,幸好還有糖不甩充數。太座與筆者選了榴槤大小西米蘆薈西米露以及糖不甩


榴槤一向不是筆者那杯茶,太座則視之如珍寶。據太座嘅評價,這甜品唔夠凍。另外榴槤汁底雖然「杰」,但唔係因為榴槤料足,而是似西米煮耐咗、混合埋啲榴槤汁,食落像米漿一般。唔知係咪榴槤唔當造,成個甜品又唔香,榴槤又唔夠多,評分甚低,不會再光顧;



至於西米露亦同樣冇香味,味道淡如水,筆者求其吃完了事;



糖不甩水準以下之作,糯米粉同生粉嘅比例控制得唔好,所以黏口又唔彈牙。

再睇番有關食評,原來此店以「榴槤椰果冰」最好味,希望同太座再去試一試,不用再失望而回。

兩人共消費六十多元,與一般新式甜品店大同小異。

味道:1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2月9日

地址:天后電氣道83-87號利景閣4號舖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過年之後 (金祥排骨麵大王)

經過幾日公眾假期密集式嘅飲飲食食之後,腸胃功能嘅發揮可謂七七八八,人亦變得懶散了許多,已經唁想在家中做任何事,亦唔想再到外面大吃大喝。所以太座建議到屋企附近嘅小食館解決呢個晚餐。


Openrice嘅搜尋功能,為我地搵食提供咗一個好方便嘅平台。按入我地想食乜嘢嘅資料,不一會就能列出一張清單。此店位於電車路一條橫巷,位置人流稀疏,招牌亦唔突出,如果冇openrice都唔會專程嚟試食。看舖頭外嘅宣傳介紹,呢度嘅拿手菜色係排骨麵同埋菜肉雲吞麵,太座與我分別order呢兩款。




排骨即係豬扒,有一層薄麵漿放落滾油炸。麵漿唔會太厚,唔會好似炸一團麵粉般,豬扒本身亦冇用梳打粉醃鬆嘅痕跡,肉質保持適當嘅彈性同埋肉汁;



至於菜肉雲吞嘅雲吞皮比較厚身,接近傳統北方餃子嘅風格。麵條粗粗的一定可以醫飽個肚。

嗜辣的不妨盡享這裡提供嘅辣椒油、豆辦醬同埋辣椒粉,加在上海麵中撈埋一齊食非常可口。

單拼麵廿四蚊一碗。雙拼(排骨加雲吞)廿七蚊一碗,如果兩個人一齊食,分別嗌單拼再撈埋一齊食更加化算。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1月30日

地址:北角錦屏街21號地舖

芝麻湯圓寧舍唔同 (福元湯圓)

此小店在筆者家左近,在區內頗有口碑,尤以芝麻湯圓最耍家。是晚專程造訪,太座要了一碗喳喳,筆者則叫了鴛鴦湯圓



這裡嘅喳喳味道不是很甜,嗜甜者可能未必啱口味,不過材料就認真豐富,除咗一般嘅紅綠豆、芉頭、西米之外,特別之處就係有薏米同埋眉豆,喳喳加咗薏米之後,整個糖水頓時變得有咬口得多,咁多豆類在一起,亦無怪乎喳喳嘅營養價值咁高;







鴛鴦湯圓有芝麻及花生餡,其中以芝麻令筆者留下深刻印象,芝麻十分香口,一咬穿湯圓皮就感到有一股芝麻香氣傾瀉而出,不似一般坊間貨色,只有甜而沒有香味。花生餡亦做得十分仔細,花生粒唔會太大,夾雜白芝麻,亦是另一番味道。據太座所說,是晚嘅湯圓皮不是太煙韌,比平時遜色了一點。筆者覺得這亦無傷大雅。


價錢十分合理,喳喳十一蚊一碗;鴛鴦湯圓十四蚊一碗。下次再光顧時會淨選芝麻湯圓。
 
味道:5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2月5日

地址:北角炮台山福元街7號利都樓地下I-1舖

2009年12月12日星期六

慳家晚餐 (民聲冰室)

星期五,天氣逐漸變得明朗,太座與madam於銅鑼灣shopping。madam月前閱讀有關「民聲」嘅拙評,希望可以親身一試,於是一行三人,踏上往大坑嘅征途。




月前嘅初體驗,筆者還歷歷在目。「日落西山」之景,印象難望。由於時值炎夏,筆者要求到店內就坐,在服務員稍作安排之下,不需等多久便能入席。餐牌還是老樣子,一大塊橙色膠板上寫滿了各種菜式,總數大約廿來款。三個人,四樣餸,其中兩樣係之前食過想再回味。當然在漸入盛夏之時,冰凍飲品唔少得,一支啤酒、檸七是必需的。



鹹蛋蒸肉餅 ($45) – 此處肉餅有兩大特色,其一係高,其二係滑。肉餅高身,筆者猜想可能與控制蒸肉餅嘅火力有關,但實際上與一般扁平肉餅有何優勝之處,是否受熱更均勻,抑或較容易熟等,思前想後,也得不出所以焉。可以肯定的是肥肉比例比一般多,水份充足,故才會有肉質嫩滑嘅效果。「肉山」上嘅鹹蛋黃亦不能錯過,入口除了有鹹蛋黃嘅鹹香之外,蛋黃亦不是蒸得死實,軟綿綿的十分討好。可惜始終非健康食品,經太座「強烈」勸籲後,只食了一半便放棄了;



口水雞 ($56) – 於本地食雞,筆者永遠唔會講雞味,因為有雞味嘅雞「幾希」矣。但求雞肉嫩滑已經心滿意足了。口水雞嘅質素冇令筆者失望,雞肉嫩滑有彈性。味道方面,則稍欠口水雞應有嘅層次感。只能食得出甜味,辣味甚微,更枉論「辣中帶香、香中帶麻」嘅境界。不過以雞嘅本質來說已相當不俗;



帶子蒸豆腐 ($45) – 上一次光顧時,豆腐蒸得比較老咗啲,入口唔係咁滑。今次情況改善了。帶子肉亦保持鮮甜爽脆,配以豆豉、香蔥、蒜蓉等調味料,令本來味道單調嘅豆腐變得豐富起來;



豆豉鯪魚油麥菜 ($48?) – 鯪魚非碎上,而是整條放在油麥菜上,好似菜還菜、魚還魚,各自為政。不過,油麥菜冇想像中咁「油光滿面」,入口亦爽甜;

在小本經營,但客似雲來嘅小店作客,服務員跟單有甩漏在所難免,空間亦不求充足。以「服務」、「環境」嘅低評分來總體評定對此店之好惡,只可說是瞎子摸象。

加三大碗白飯,共銀二百五十蚊,平均每人八十三蚊。不足一百蚊嘅價錢,可以食得到比一般花百幾二百蚊嘅餐廳更好味嘅食物,是抵食之選。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6月19日

地址:大坑浣紗街16號地下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