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京川滬」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京川滬」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

古有華山論劍,今有康山論辣 (聯記川王涼粉)

星期五,一號熱帶氣旋警報生效,天色一片灰蒙蒙,空氣甘極差。在這濕熱天氣,一頓麻辣宴可是一場及時雨,皆因適量嘅麻辣食品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並可以驅除困在身體裡嘅濕毒。


舅仔介紹嘅呢間舖頭位於紅磡區,老闆娘係四川人,每逢月底都會關舖,親自到四川辦貨。究其原因,係因為香港天氣比較潮濕,乾貨香料容易變壞,唔適宜儲存太多。

要預備六人份量嘅食物,點了八款唔同程度嘅辣物打包回康山外家食用。其實所謂八款,當中嘅豬、牛、魚、雞都係以同樣嘅香料泡製,只是辣嘅程度不同。由於各人嘅嗜辣程度不同,八樣餸由小辣至大辣。食濃味嘅食物,當然要由淡入濃嘅次序進食啦!

小辣類:

涼伴木耳 - 係咁多餸之中最唔辣嘅一味,亦係太座能承受嘅最大辣度。木耳爽脆帶點冰涼。辣度係極之輕微,但足以令沈睡了嘅味蕾稍為睜開惺忪嘅眼睛,消化系統亦因為木耳輕微嘅酸甜味而進入作戰狀態;


川椒皮蛋 – 辣度與木耳差不多,辣得嚟有一種清新嘅感覺,不過太座是無福消受了。皮蛋絕對係靚貨色,皆因隻隻都係溏心蛋,外邊剔透,蛋黃軟綿綿,筆者一連吃了幾口;


蒜泥白肉 – 此餸之辣非來自辣椒,而係新鮮蒜頭嘅辣味。此菜嘅製作十分出色,比起大部分一流食府所造的還好。白肉切成薄片,肥瘦比例適中,吸受了蒜泥嘅香辣及其他香料嘅麻辣,肉質可口鬆化,是一定要食嘅菜色。

中辣類:

經過小辣類嘅熱身之後,進入中辣食物。太座最早棄權,外父食中辣食品亦顯得有點吃力。舅仔及姨仔還可以跟得上步伐,筆者與外母仍面不改容。


夫妻肺片 – 以牛心、牛肺、等內臟薄切而成,再以紅油、辣椒、花椒、麻仁、胡椒粉、芹菜、芫荽等伴食。切成薄塊,方便易食,肉質也爽脆;



麻辣口水雞 – 同樣地以前文所講嘅配料泡製。用了新鮮雞肉,無論係雞腿抑或係雞胸,入口都十分嫩滑。至於有否鮮雞味,老實說,在中辣嘅環境下要食得出一點也不易;


毛血旺 – 據網上說法,正宗嘅毛血旺係以鴨血紅為主菜,豬紅也是十分普遍嘅做法。此店用了豬紅,除此之外,還有牛扒葉、大腸、豬皮等,辣油底還有芽菜、粉絲等索味食物。由於香料十足,頗有麻辣勁,再吃底下嘅粉絲,盡得精華,不過味道偏鹹。至於點解咁鹹,容後再談。

大辣類:

戰至此,味蕾全開,要挑戰大辣食物了。筆者開始感到吃力,毛孔、汗腺亦全開,食得痛快淋漓。外母則依然自得其樂,揮灑自如。


泡椒鳳爪 – 外表白雪雪,一如普通鹽水雞腳,令人毫無防範。殊不知被外表欺騙了。一入口,一股帶清新嘅辣味湧至,大出意料之外,少一點定力都會被此突如其來嘅辣味擊倒。筆者稍嫌雞腳可食用部份太少,唔夠過癮;


水煮魚 – 全晚嘅高潮在此。單以顏色論,此菜係眾多餸之中顏色最鮮紅。辣度非同小可,其刺激感係硬生生的、直接的加諸味覺感官上。用了什麼魚,以筆者耐辣嘅功力,恕難分辨。不過,從魚骨嘅數目,相信係淡水魚了。魚肉十分嫩滑,肉質層次分明。嗜辣的,此菜不可錯過。

正當筆者食得面紅耳熱、開始抵受不了嘅時候,瞥見蒜泥白肉下有數條青瓜。即時便吃了兩條。青瓜盡吸蒜泥香味,入口即有一股冰涼感覺,驅走之前殘留在舌尖上嘅辛辣感覺。所以話,青瓜幾時都係唔食得辣嘅人士嘅朋友。

六個人之中,以筆者及外母最耐辣。大家都發現每逢食川菜,都會覺得辣後嘅味道偏鹹,大感不解。大家討論一番,得出兩個結論,其一係味覺經麻辣洗禮之後,對食物嘅鹹度特別敏感;其二係川菜味濃,本偏鹹,以平衡辣味。至於孰是孰非,不得而知了。

老闆係性格巨星,在炎熱天氣,火氣可能會比較猛。輪候時間有時都幾耐,不過是值得等的。筆者建議外賣打包,因現場只有幾張枱,半露天,冇空調,大熱天時都幾辛苦。

價錢十分超值,八款餸菜都係三百幾蚊,平均每道菜四十幾。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2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7月10日

地址:紅磡黃埔街1號地下

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散叫試得多, 套餐又如何? (泰豊廔酒家)

星期一,同學聚舊。超過十年之後再聚頭,或事業有成,或已組織家庭,樣貌雖然冇大變,但大家已不是當年讀書時嘅黃毛小子。比起十數年嘅情誼,今次聚會嘅地點「泰豐樓」嘅歷史,可謂小巫見大巫。舉頭一望天花上嘅掛燈,刻著「一九六一年」嘅字樣,差不多五十年嘅歷史,當中不知多少次成為老友聚舊之處。


「泰豐樓」係老字號京菜館,與附近嘅「鹿鳴春」可謂齊名。著名菜色有紫銅爐涮羊肉、魚、羊餃子等傳統北方菜式。每次嚟到都會散叫,反而呢度嘅套餐,今趟還是第一次。



三色拼盤 – 包括醉雞、海蜇及五香牛展。醉雞完全冇酒香味,似冰鎮雞多啲,不過口感都算嫩滑。至於雞味,在香港已經好難食得到有雞味嘅雞了;海蜇爽脆彈牙,口感可以;五香牛展也算入味,咬落隱發甘香,肉質鬆軟,不費牙骹多少勁;



醋溜桂魚 – 酸甜嘅比例剛好,用了桂魚,魚肉質素有了保証,火喉恰當,魚肉亦冇蒸得過老嘅情況出現。如果桂魚本身能夠炸得更鬆化的話,分數會更加高;



鐵板宮保明蝦 – 話明係宮保,味道應以酸甜為主而又帶一點辣,可惜酸甜味是有的(其中以甜味過多了),辣味似乎欠奉,而且蝦肉唔彈牙有少少霉霉地,似乎用料不太新鮮,食後皮膚老毛病發作,更加証明蝦肉唔新鮮;



芙蓉三鮮 – 與賽螃蟹類似嘅菜式,都係以蛋白為主,加上草菇、蝦球等「三鮮」。筆者對餸菜加上玻璃茨抱中性態度。不過以上嘅配搭,效果有點不倫不類,好似近日電視台某節目女明星自創菜式,唔知點收科就埋一個玻璃茨一樣;



北京填鴨 – 是全晚比較滿意嘅一道菜。皮烤得金黃香脆,鴨肉亦肥美嫩滑,除了近尾部位置脂肪層比較厚之外,大部分片皮鴨嘅肥瘦分佈都算適中。薄餅皮烘得比較乾身,係正統嘅做法,不是一般市面上用水蒸,令薄餅軟綿綿。而且薄餅面上還有芝麻,更加進食時嘅香口感;



紅燒鮑片 – 以罐頭鮑配生菜炆。罐頭鮑質素當然唔會寄予厚望,食落感覺更不如,因為鮑片鞋口;生菜加厚身豉油茨,也沒有什麼可討論;



鐵板炒麵 – 聲勢可真的唔小嘢,鐵板燒得火紅,一落麵,「喳喳」聲,先聲奪人。可能為避免麵條「痴」底,用了比較多油,令整度菜較為油膩,一眾友人食過一巡之後,迅速放軟手腳;



叉子燒餅拼榨菜肉末 – 叉子燒餅製作得幾出色,外表香脆,充滿芝麻香味,內裡如酥皮般重門叠戶,屬上乘之作;榨菜肉末切得十分細小,但大小如一,廚房嘅刀功可見一斑。放入燒餅內,燒餅嘅香與榨菜肉末嘅鹹、鮮味共冶一爐,為之前比較失望嘅菜式挽回少許面子;

鴨架冬瓜湯 – 服務員預先分好,一人一碗,每碗都有一舊煮得老到幾乎如「泰豐樓」一樣嘅豆腐。這麼差勁嘅豆腐,無謂舀出嚟影響食慾!筆者那一碗還附送工蟻一隻,衛生一欄要扣分;



高力豆沙 – 奉上嘅時候溫度雖然略凍,但蛋香依然,內裡嘅不太甜,十分適合盛宴過後食用,減輕味覺及腸胃負擔。

全單共銀一千二百蚊有找,一行八人,平均每人大約一百五十蚊。論套餐質素,坦白就,實在不敢恭維。與其信菜館嘅組合介紹,還是靠自己嘅經驗散叫為上。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2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5月18日

地址:尖沙咀漆咸道29-31號溫莎大廈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對抗金融海潚之法門 (君滬鍋貼大王)

好景不常,睇嚟大魚大肉嘅日子恐怕响可見嘅將來都見唔到。不過,人一出世就註定同食扯上不可擺脫嘅關係。貴有貴食,平都有平食。平時唔多起眼嘅小舖頭呢期都變得客似雲來。


話呢間係小舖頭,其實一啲都唔細,在區內亦有些名氣。此店打正旗號叫做「鍋貼大王」,主打當然係鍋貼啦,除此之外,生煎飽、北方嘅雲吞麵、煎炸小食亦係客人喜歡點嘅菜式。這天筆者與太座因要到附近辦點事,便幫襯這家食肆。嗌咗幾樣嘢,包括「菜肉雲吞麵」、「担担麵」、「生煎鍋貼」、「煎豬肉包」、油菜一碟及豆漿兩杯。



担担麵嘅麵條雖幻,但仍有咬口,不過担担麵醬中嘅花生味欠奉,味道較為平淡;雲吞嘅豬肉味濃厚,反而菜就冇乜。雲吞皮是厚厚的,麵條粗身,係北方嘅做法。





生煎鍋貼外表不過而已,鍋貼皮皺皺的,不是正統般比較乾身及「硬淨」,而於餡料都係對辦的,肉汁豐富,平均兩個半一隻,算是有交代了。豆漿只有甜味,豆味欠奉,在這裡吃,要求有陣時都要有些彈性。吃了麵、菜及鍋貼之後,筆者與太座已飽得捧著肚子了,落漏單嘅豬肉包順勢取消。



兩人共銀五十八,平均每人廿九蚊便可以將肚子塞得滿滿的。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2
衛生:3
價錢:5

用餐日期:2009年2月8日

地址:筲箕灣東大街59-99號3號舖

2009年12月12日星期六

母親節獻禮 (囍宴 滋‧選)

星期天,母親節正日,與阿媽一起吃飯係必有嘅節目。近年對食開始有點要求,亦開始懂得尋找美食嘅門路。被阿媽譽為食家,是過獎了,不過能夠同屋企人一起品評食品,亦係一種方法去維繫與家人嘅關係。


於圓方食晚飯,最主要係基於此處嘅泊車優惠。消費滿一百八十蚊就有六小時免費泊車,滿四百蚊更有八小時免費泊車,故基本上一定唔駛俾停車場錢。在圓方經營嘅食肆不少,為顧及阿媽只吃中國菜及東南亞菜嘅口味,今次選了由成咗名嘅私房菜打理人Jacky Yu所主理嘅「囍宴」。



訂了七時四個座位,六時四十分已到達。經服務員一輪安排之後,大約十五分鐘已可以入席。此店舖面細小,大約只可以招呼三、四十人左右。以半開放式設計,於正門則一列座位皆無遮無掩。始終在大型商場裡,開放式設計問題不大,如要有較高嘅私隱度,這裡不是一個合適嘅地方。

餐牌圖文並茂,款色也不少。筆者隨意點了一、兩款推介菜式,再加上甜品,一共五道小菜及兩款甜品。



蒜香油麥菜 ($58) – 以薄切蒜片炒油麥菜,油麥菜爽甜之外還有少少蒜香味;



XO醬炒蘿蔔糕 ($68) – 單以味道來衡量係頗令人滿意的,蘿蔔糕炒得表面呈少少金黃色,配合XO醬,也很香口而帶點微辣。可惜配料及水份嘅控制都不是盡善盡美,其中蛋炒得不均分,變成炒蛋一堆、蘿蔔糕一堆。另外,成碟菜炒得唔夠乾身,係芽菜受熱出水嘅關係,抑或是其他原因,廚房應該要想一想改善方法;



香酥陳皮骨 ($78) – 一道精緻嘅小菜。排骨以老陳皮處理過,肉質醃得酥軟,而且炸得香口之餘,豬肉裡還有陳皮嘅甘香,鹹鹹甜甜之間,頗能激起味覺感官享受。份量比較少,可能只有幾兩排骨,與收費相比有點不合比例,筆者只能解釋用上了老陳皮而扯高成本。可是回心一想,靚陳皮仲貴過排骨,會唔會妹仔大過主人婆,有點兒浪費喎;



蝦兵蟹醬配法包 ($68) – 見不少食評都有提及此菜式,吸引之處就係那些混有蝦膏、蟹肉、蟹黃等嘅醬料,無論配上芝士脆片或法包,味道都係鮮甜味美。筆者吃到停不了口,老豆則被蝦膏嘅鮮味嚇怕;



金牌口水雞 ($108) – 係一道涼菜,主要材料雞絲理應以慢火烹調,才可令雞肉嫩滑。不過此口水雞煮得過了火,雞肉煮老了,而且加了不小粉皮墊底,弄得有點似雞絲粉皮。口水雞令一精髓係其醬汁,以入口甜中帶辣,辣中又有點香及麻為佳。太座叫了少辣,所以醬汁只能做到香與甜,麻及辣要待試過正常辣度嘅口水雞方可判斷。



榴槤飄香豆腐雪糕 ($52) – 筆者最怕榴槤,這是老豆及太座之選,太座形容用嘅榴槤真材實料,味道豐富,氣味馥郁。筆者單憑嗅覺已能判斷此榴槤肉非一般普通貨色。至於豆腐雪糕亦製作得不俗,啖啖都有豆腐嘅清新味道;



香蕉雪糕配蕉糖糯米 ($44) – 糯米加蕉糖,除了糯米嘅煙韌有咬口之外,加上蕉糖嘅甜味及香味,再混上半溶嘅雪糕,出嚟嘅效果比想像中好。

上菜速度十分有效率,係值得加許嘅地方。不過座位排列太緊密,令部分座位冇太多空間。當筆者用膳途中,有一行四人於隔離入席,發覺地方太細,要求轉枱。服務員答應要求之後,便虎視眈眈筆者嘅枱。當時筆者還正與家人分享甜品。剛吃完甜品,服務員便要求先埋單。筆者唔介意早少少離開,但一家人連各自嘅飲品都未飲完便匆匆要求埋單,做法不合理,管理層應該正視。

埋單共六百二十九蚊,平均每人一百五十七蚊。本想加點小費,但服務未如人意,也作罷。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1
衛生:3
價錢:2

用餐日期:2009年5月10日

地址:尖沙咀柯士甸道西1號九龍站圓方1樓1027號舖

城中京菜龍頭 (東來順)

星期六,天陰翳焗。筆者與太座於英倫放了一個星期悠閒假期,給繁忙嘅2009上半年充了電,好迎接下半年嘅挑戰。下機翌日,相約一大班友好聚餐,太座則因jet lag而「倦勤」。大家同屬三十世代,事業均初見成就,飯局嘅地點不能馬虎。所以千揀萬揀,都係揀了穩陣不怠嘅龍頭食肆。講到食官府菜嘅龍頭,也不得不提位於帝苑酒店嘅「東來順」。


第一次光顧此店大約在兩年前嘅秋天,被其得獎菜式「鶴湖蟹影」及「松子桂魚」所吸引。今次故地重遊,一不點「鶴湖蟹影」(因為不合時令,沒有用大閘蟹做餡),二沒有叫涮羊肉(因友人中部份受不了羊羶味),兩大名菜皆沒有列入菜單。不過,出色嘅餸菜還真不少,一行九人,點了三味冷盤、六道熱葷及五種甜品,還加了一支紅酒點綴。

冷盤



水晶羊肉 – 沒有涮羊肉,改以此冷盤滿足一下好羊嘅友人。外貌近似「鎮江肴肉」,以羊肉絲加上用大菜糕銷起嘅鹵汁呈上。稱得上水晶,卻不至於晶瑩剔透。不過入口已能感受到淡淡嘅羊味正慢慢滲出,好羊之人會覺得滿意。相比起熱辣辣嘅涮羊肉,冷凍食法又別有一番滋味。以個人口味而言,筆者還是覺得熱食更合心意;



雞絲粉皮 – 一款各大京川滬菜館都有供應嘅家常冷盤,以雞絲、粉皮佐以麻醬上菜。這冷盤嘅精要在於麻醬嘅調配及粉皮是否夠彈牙。可能筆者係食水尾關係,碟上嘅麻醬所餘無幾,察覺唔到麻醬嘅香濃味,而且粉皮口感比較散,以東來順嘅大名,可謂水準以下;



四喜烤夫 – 是一味上海菜。傳統上「四喜」包括鮮冬筍、香菇、木耳和金針,「烤夫」則是蒸過嘅麵筋。此味雖是上海菜,但醬油及糖嘅控制功夫到家,唔會出現過鹹或過甜嘅情況。

熱葷



松子桂魚 – 記得第一次嚟這裡食此菜嘅時候,曾驚歎廚師下松子毫不吝嗇,是晚再次品嚐此菜,廚師較前吝嗇了,不過酸甜汁嘅調較依然是十分出色,不太酸亦不太甜,加上炸得金黃、連骨也炸得酥軟嘅桂魚塊,令人食慾大振。以此菜論,其水準在本地可謂數一數二了;



干扁四季豆 – 是一味客家菜,故雖然係四季豆,都充分體現了客家菜嘅鹹、肥及香。這裡嘅四季豆炒得不太香,可是亦唔會太鹹或太油膩,算是比較健康的了。筆者想做得比東來順出色嘅干扁四季豆,為數應不少;

上湯浸莧菜 – 雖則是一道較為清淡嘅菜式,但偶一不慎,一則上湯味太濃(即是以味精湯取代雞湯),二則莧菜煮得鞋烚烚。猶幸這裡對簡單菜式嘅處理也不馬虎了事;

北京片皮鴨(兩食) – 烤鴨嘅水準已相當之高,鴨肉嫩滑充滿油香之餘,鴨肉本身並無太多多餘嘅脂肪。配以青瓜絲、香蔥及甜醬汁,既清新又能享受鴨肉香。唯一不足之處是用嚟包裹鴨皮嘅餅皮被水氣蒸得有點過軟,稍為乾身一點效果會更好。第二食以鴨崧配生菜,鴨肉鬆軟嫩滑,做成生菜包,味道都唔錯喎;



三鮮鍋貼 – 分別用蝦、豬及羊做餡料。鍋貼被餡料塞得滿滿的,材料十足。外皮薄煎得帶少少香脆,內裡肉質鮮美,肉汁豐富,但又唔太油膩,水準令人滿意;



上海炒年糕 – 估唔到在京菜館也能食得到這麼多其他菜系嘅菜式。這道炒年糕,筆者認為炒得不錯,但鄰座嘅E律師認為太鹹。可能大家口味不同,又或者師傅炒得唔夠均勻,至於實際是那種原因,則無從稽考;

甜品




流沙金球 – 擁有令在座數位女士為之心動嘅奶黃作餡料,係煎堆及奶黃飽嘅混合體。筆者雖沒有機會品嚐,但從各位女士嘅面部滿足嘅表情可略知一二;玫瑰荔枝榚 – 相比起另一款南瓜菊花糕嘅清香及晶瑩剔透,似乎玫瑰荔枝糕較為遜色。一則上層啫哩部分比較混濁,影響觀感;二則入口並未能感受到玫瑰花嘅馥郁香氣,取而代之反而係斧鑿痕跡甚深嘅人工甜味,係咁多款甜品之中最為失色;高力豆沙 – 食京菜甜品嘅指定動作。外觀是對辦的,但筆者並冇親嚐之,故不作評論;擂沙湯圓/驢打滾 – 材料、質感類似,所以合併一齊講。口感煙韌,無論係芝麻餡或紅豆餡,甜味雖算不上激烈燦爛,但恰到好處,含蓄內歛。如果樣樣餸嘅味道都弄得五光十色,實教人/味蕾太沉重。以甜味適中嘅甜品作結,才能為盛宴劃上完美句讀。

服務一環,仍與第一次光顧時差不多,沒有可見嘅進步,可能設席於廂座,服務員未能經常以第一時間去招呼我們,替茶壺添水之後亦沒有跟進替客人添水/茶。以此店嘅質素,這樣嘅服務顯然有所不及。

原價差不多二千五百元嘅晚膳,用了八五折優惠劵,折實二千二百元,平均每人二百四十五元,兼且有三小時免費泊車優惠。最開心嘅係各朋友飯後都一致覺得是次晚飯整體出色,不枉筆者嘅推介。
 
味道:4(以5分最高)
環境:4
服務:3
衛生:4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5月30日

地址:尖沙咀麼地道69號帝苑酒店B2層

游走於碧波中,沉醉於佳餚裡 (祥記飯店)

星期四,秋意漸濃。又是生日飯局,為十月頭嘅生日之星一同慶祝。太座係生日之星之一,友輩都睇吓太座有乜好提議,太座是次嘅選擇係灣仔嘅「祥記」。


入夜後,灣仔變得五光十色,於駱克道兩旁,上夜班嘅女士們皆打扮得花枝招展,碧波蕩漾,如不是微涼嘅風提醒,會誤以為還是盛夏。春光雖無限,但筆者因泊車緣故誤了不少時間,餓得實在有點發茅,無暇理會。於布滿脂粉氣嘅駱克道走了幾分鐘,再行大約十幾級樓梯,便到達「祥記」。

舖面比想像中細得多,大大小小嘅枱大約只有十張。之前太座研究過這裡嘅特色菜,已預先訂了片皮鴨及紅燒元蹄。除此之外,還點了幾款頭盤及主菜。首先出場係韓國肉素鵝,韓國肉有點似蒜泥白肉,以蒜粒、椒粒泡製而成嘅醬汁,灑在白花花嘅白肉上,白肉香而滑,一點也不肥膩,是出色嘅餐前菜;素鵝是用煙燻的,入口帶一點甜味,煙燻嘅香味亦不是太過火,恰到好處,妙極。



主菜是幾味是店嘅拿手菜,首先是蔬菜類上枱。麵豉油麥菜,以麵豉及羌絲炒菜,十分惹味,先聲奪人,油麥菜也是鮮甜爽脆,又添幾分;



干煸四季豆也是川菜中經常會食嘅菜色,這四季豆炒得均勻,但肉粒是鹹了少許,要佐以白飯為佳;



肉類以山東燒雞打頭陣,這味燒雞,用料雖不是新鮮雞,但處理手法上乘,入口雞肉除了燒得鬆化之外,醬汁嘅烹調也是高水準,在冇雞味嘅冰鮮雞嘅先天局限之下,為此菜再譜上富層次嘅味道,是筆者推介嘅菜色之一。之前筆者曾在泰豐廔食過此菜,也冇此處弄得咁好食。



紅燒元蹄是令人期待的,當服務員端上時,眾人莫不暗自「嘩」了一聲。大大隻的,恐防會食不完,不過這個担心原來是多餘的。在濃重嘅醬汁烹調之下,元蹄盡收其精華。如啫哩般的肥肉,入口甘香豐腴,而瘦肉亦炆得軟腍,當然最好味的還是連在豬骨上嘅肉塊。骨頭人怕啃,尤其是豬頭骨,但此人間美食,相信沒有人可以抗拒的。





片皮鴨是肥瘦適中的,燒得亦不俗,只是近尾部有點過了火。入口不是滿口油的,感覺不是一般的肥膩;皮烤得香脆,鴨肉亦鬆軟,味道甘香。用來包鴨肉嘅皮是烤烘嘅版本,是正宗嘅製法,不是馬馬虎虎隔水蒸出來嘅麵粉皮。加入大蔥、青瓜及一片烤鴨,用烤餅卷起來吃,不一會已殺得片甲不留。剩下嘅鴨殼用嚟炒鴨絲,味道普通。



最後一味賽螃蟹,蟹肉份量十足,毫不吝嗇,而且蛋白是炒得剛好,既香且滑,佐以一點醋,無論在蟹肉份量上式或烹調技術上均無可挑剔之處,是筆者令一推介菜色。

所知嘅名菜還有不少,但眼闊肚窄,各人已塞得滿滿的。一共有八個人參與飯局,但埋單都只是一千三百二十蚊,平均每人一百六十五蚊,如此高水準嘅菜色,如此大眾化價錢,又夫復何求?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10月8日

地址:灣仔駱克道75號地下

2009年12月11日星期五

踏破一雙鐵鞋,原來近在咫尺 (青藏牛肉麵)


星期三,秋風起,空氣亦隨之變得污濁。於優閑雜誌數度介紹這店,位於北角錦屏街,筆者與太座曾兩次從頭到尾走遍此街,除了一些食店及車房之外,此店芳蹤杳然。是日,筆者「的」起心肝再一次由網上地圖考察一下,原來要到此店並非從錦屏街進入,其位置其實是香花徑樓梯旁,要從書局街進入。結果到了第三次,才能一睹此店風采。


店舖面積細小,只能容納大約二十人堂食。燈火通明,廚房也不是很大,偏安一隅。點菜紙上有三十款食品,加上牆上幾味後加的,大約三十五款。廚師看來是外省人。




筆者點了青藏羊肉麵($29),湯底是用牛骨餚製的,入口充滿牛骨嘅鮮甜味,味精筆者想唔多唔少都會有,但如果去過青藏一帶嘅朋友,可能都會發現當地一般廚師落味精都幾狠的,所以此湯底是輕手了;羊肉放上幾片,不多,但肥瘦適中,啖啖都傳來陣陣嘅羊羶味,吃羊不吃羶,是不過癮的。麵條可選拉麵、扁麵或刀削麵。筆者點了刀削麵,粗粗的幾條,口感一流,只嫌少了點,可能是快樂不知時日過,好味嘅東西總會嫌小。看來,拉麵或扁麵份量會多一點,感覺食得會飽一點。



太座點了三絲涼麵($29),有蕃茄、青瓜、胡蘿蔔絲,配上冷拉麵,最重要嘅係其沾醬,帶一點醋酸及蒜頭嘅香辣,酸辣度是恰到好處,並不辛辣,十分醒胃。以為此涼麵是川菜,估唔到在這打著「青藏」旗號嘅食店會做得如此出色,令人一試難忘,是筆者嘅推介。





除了麵食之外,此店仲有串燒供應。筆者試了鹽燒羊肉串($10)及汁燒青菜($20)。羊肉串十蚊串,但份量真係少咗啲,可以一口食得晒,水準卻不俗的。至於汁燒青菜,也是份量偏少,不過菜本身已是清甜,加上甜醬汁燒過後,味道更加有層次感,所以份量方面雖唔係咁滿意,但筆者認為也是值得一試的。




最後是甜品出場,首先選了豆沙鍋餅($33),此滬菜與青藏菜看來是兩碼子的事。可是此店卻能做出不比本地任何滬菜館遜色的豆沙鍋餅。此鍋餅是即叫即做,有點費時,但食落是熱辣辣的。外表雖然望落有點煎得過火,但這不是煎燶咗,而且金黃色嘅外皮一點油膩感覺也沒有,可見油溫嘅控制是一流的。豆沙甜而不漏,筆者極滿意。




再來是酒釀丸子($18/碗),也是用了點時間處理嘅甜品。丸子口感煙韌,亦有淡淡嘅桂花香,酒味若有若無,可以濃一點。但有時太濃嘅酒會令整個甜品變得有一點酸,很難拿捏得準。

埋單共銀一百三十九蚊,平均每人六十九個半。此店食物份量雖然偏少,但貴精不貴多,以上幾款食物都是水準之作。如要取捨的話,燒得好嘅串燒店比比皆是,來到此,可以不吃。店子小,服務態度當然是誠懇有禮的,是恰到好處的貼心。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4
衛生:4
價錢:2

用餐日期:2009年10月22日

地址:北角錦屏街27A號地舖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