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香港 - 北角」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香港 - 北角」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月24日星期日

三名大肚之人聚首一堂 (泰爽甜)

星期三,太座好友P到新居拜訪,分享懷孕嘅經驗。正考慮如何安頓兩名大肚婆,加一名大肚公嘅吃飯問題,忽然想起舅仔日前提起電氣道街市嘅泰國菜館,在沒有反對嘅情況下,三人行便朝街市進發。

位處於熟食中心,衛生情況稍欠妥善是預計之內,最担心反而係濕滑嘅地面,三個人,五條命,是一步一步,顫顫驚驚的。舖位不大,只有幾張枱。其中一張大枱被一班外形豪邁嘅中年漢佔據著,一邊飲酒,一邊猜枚,聲量比其外形更加「豪邁」。




由泰藉人士主理,取名「泰爽甜」,筆者感到好奇,似乎泰國菜與甜味唔係太有關聯,最多是形容蝦肉爽脆鮮甜而已,有點是為了食個「泰」而已。再望一望周圍,原來森美小儀都推介這裡。筆者一向都唔係太相信名人效應,原因好簡單:口味各人不同,你認為好食並不代表啱佢口味。食嘢,只有忠於自己條脷罷了。



三個人,嗌四樣嘢。大肚婆需要葉酸,一碟綠色嘅餸必不可少,便先來一碟馬拉盞炒芥蘭。馬拉盞不是呈蝦糕狀,而是像蝦干般有大有細的。吃落鹹香味足夠,菜亦是爽脆多汁。



之後是筆者到泰國菜館必點嘅柚子蝦沙律,這裡嘅柚子肉不是搣成一粒粒嘅果肉,而是一「楷楷」的,感覺是做得比較匆忙。柚子味道過於酸澀,幸好椰絲下得頗慷慨,吃落是啖啖嘅椰香,算是一點補償。蝦肉也算爽脆,但當然是食唔出什麼鮮味了。




大家原以為菠蘿炒飯是用菠蘿盛載著的,結果與一般炒飯無異。論香氣雖仍聞得到淡淡嘅菠蘿香,但總比用菠蘿裝載的遜色一點。炒飯本身濕了一點,不過炒得十分均勻,有洋蔥粒及肉鬆吊味,味道不太濃,十分易入口。



最後是泰式燒雞,外皮是燒得有點微焦,可是吃落非但沒有苦澀味,還有一點椰子嘅甜味,原來是經過椰奶醃浸過的,而且有一種沙爹嘅香味。這種烹調手法實在出色。打開雞肉至骨,是剛好的熟,所以肉質嫩滑 ;亦可能浸過椰奶,效果有如敷過 mask般,只是說笑,作不得準。這一道菜,是筆者嘅推介菜。

大家吃得飽飽的,但代價只是二百一十蚊,友人P初時還以為聽錯了。待回過神之後,友人P決定萬歲,筆者與太座不需付出分毫。後來翻查網上其他評論,可堪一試嘅菜色還真不少,值得找一個時間再嚟一次。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10年1月6日

地址:北角電氣道229號電氣道市政大廈2樓C1舖

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鳳舞九天 (鳳城酒家)

星期四,天陰有雨。幾天之前才約定嘅飯局,預祝友人牛一。同是北角人,友人竟然未去過北角「鳳城」。經一致決議,還友人這個心願。


「鳳城」嘅名字如雷貫耳,係本地數一數二、碩果僅存嘅傳統中菜館,尤以順德菜著名。事前筆者都有做過吓資料搜集,綜合必食之名物,可惜被公事纏身,冇預先訂菜。一行五人,找位子沒有難度,全舖座位大約半滿。雖則係平日,經營嘅困難程度可見一斑。眾友人皆因看過筆者拙作,均詢問筆者有什麼必食之選。可幸得服務員協助,點選名菜冇有怕,還介紹抵食配搭,不費筆者一點勁。

叫了一個價值大約七百五十蚊嘅四人餐,包括雞燉翅、蝦多士、乳豬雙拼、炸子雞及鮑片扒時蔬,再加映上湯炸粉果共六道菜。





首先出場係雞燉翅。燉翅精粹不在用什麼翅,而係用什麼雞。此盅燉翅火路十足,燉湯十分清甜,亦不肥膩。翅實質上係翅裙,有少許翅針,以前是商家視之作魚唇。入口爽滑。太座試了一口燉雞,雞肉已燉得入口即溶,可以想像雞味已全走進燉湯裡。燉湯份量也不少,可裝滿六個碗。



乳豬雙拼係生腸拼海蜇。筆者早已聽聞「鳳城」嘅乳豬很出色,食落亦沒有令筆者失望。皮脆肉嫩,脆皮唔會界口。不過脂肪略厚,食多幾件都幾滯肚;海蜇爽脆,以少許麻油點綴,生色不少。生腸又大又爽,味道雖淡但香口,唔會如一般街邊賣嘅生腸有點異味。後來才知道生腸是這裡名物之一,今次真係有口福。



蝦多士以原隻蝦開邊,加上麵包底落鑊炸。雖冇用蝦膠釀嘅蝦多士咁多巧夫,但用原隻蝦有原隻蝦嘅鮮味,係另一番風情。嫌多士底索滿油太肥膩嘅話,齋食蝦都不失原來風味。



炸子雞係鳳城嘅另一名物。要食到好味嘅炸子雞,本地有不少地方都做得到,不過水準唔係咁穩定。相反,鳳城嘅炸子雞長年都保持水準。外表炸得金黃,咬落皮薄十分香脆,唔會因皮太厚,炸完之後有少少界口。雞腿附近肉質嫩滑唔再講,連最難整嘅雞胸肉質結實但一點都不鞋口。雞味是淡了一點,但考慮到係出自農場飼養雞,這般肉味已算有交代的了。



上湯炸粉果嘅主角 – 粉果餡料豐富,薄粉果皮炸成金黃色,浸過上湯之後,入口感覺煙韌得嚟有少少脆,感覺似食緊湯圓嘅外皮一樣。



筆者相信鮑片扒時蔬並冇用上名貴嘅鮑魚作食材,材料有冬菇、罐頭鮑(?)及生菜煮成。菜式一般,沒有什麼特別值得討論。

可能係顧客唔多,又或者劉華嘅宣傳廣告奏效,服務員態度殷勤,冇其他老字號茶樓嘅服務員嘅「傲骨」。

埋單九百三十多元,平均每人大約一百九十蚊。牛一嘅友人自然唔駛科款,其餘四人分担,都係每人二百三十蚊。相信多啲人嚟食嘅話,平均消費會更加低。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4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4月23日

地址:北角渣華道62-68號高發大廈地下及1樓

2009年12月24日星期四

粗粗地,幾好味 (壹麵館)

星期四,踏入搬屋倒數兩天,繼續要做「無飯」夫婦。

住在北角嘅食友,一定會去過和富道一帶嘅食肆。「阿鴻小吃」加冕之後,人潮比以前更洶湧。在依然寒冷嘅周四晚,人流是小了很多。「阿鴻小吃」店外亦只是三五人。不過,是晚嘅主角是其鄰居「壹麵館」。

一入到店內,除了店員,竟一名顧客也沒有。未嘗不好,店員可專心為筆者提供服務。與太座、舅仔及其女友四個人,各點了麵食、小食及甜品。



吃其招牌撈麵,又怎少得清湯。這清湯據講係用雞、豬骨等材料餚製而成。飲落似雞湯多一點,有雞肉鮮甜味,不似加添了味精。

撈麵款式有多款,除咗餸菜不同之外,麵條也有多款選擇,其中最出位是其自家製特粗麵,其闊度是平常粗麵嘅三、四倍。以一點豬油、香蔥、芝麻令麵條吃起來更加香,麵條本身嘅質地亦有咬口。特粗麵以較大嘅表面面積,蘸上更加多嘅醬料,所以吃起來份外感受到油嘅甘香。




配料有駝鳥肉,肉質有彈性,不過食落有部份肉塊留有十分輕微嘅苦味,是用梳打粉鬆肉嘅緣故?還是其他嘅原因?




炆豬肉只有五舊,可是筆者很眼利的看到宣傳海報上有七舊肉,唔見咗那兩舊去咗邊?豬肉是半肥瘦,炆得頗入味的。只得五塊,對裹腹嘅作用有限。



同樣地,燒腩仔撈粗也只得五塊薄薄的燒腩肉。腩肉是肥瘦相間的五重天,脆皮不怎麼的香脆,但整體上是肉味甘香鬆軟的。舅仔最不幸,點了鵝腸撈粗,鵝腸不肥不香,撈在一堆特粗麵中,眨眼間都分不出是配料還是麵條。以份量計,食得最唔飽便是這鵝腸撈粗了。

 

一碟簡單嘅菜心,加了特製沙茶醬,味道嘅變化頓時豐富起來。份量亦稍嫌少咗啲。



魷魚牛栢葉是材料及醬料分開上的,初時以為是食材醬汁撈在一起的。味道普通平淡,全賴蔥花及芝麻調劑一下。魷魚肉質是爽滑的;筆者不食牛,無從了解牛柏葉嘅質素如何。





店員十分積極這裡嘅甜品,既然嚟到,冇理由唔試吓。首先是腐竹白果薏米 (加蛋),薏米份量不少,亦有咬口;腐竹糖水亦很足料,沒有完全溶入糖水中,不是稀「了了」的,可惜腐竹質素不大好,飲落豆味欠奉;店員經常強調嘅溏心蛋,是如實地做得到,效果亦相當唔錯,如果換了一些有更多蛋味嘅蛋 (如CP蛋),會更加吸引。



糖不甩是剛做好的,入口仍感燙熱。水準是合格分數以下,糯米毫不煙韌,一咬即斷,糯米粉亦沒有加入薑汁,食落除了表面沾上嘅薑汁外,毫無薑味可言,令人失望。

四個人食飯,埋單一百九十二蚊,平均每人四十八蚊。食得飽,不純是因為那碗撈粗,是需要額外東拼西湊才能填滿各人嘅胃納。單單一碗麵,是不能滿足普通成年人嘅要求。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3
價錢:2

用餐日期:2009年12月17日

地址:北角和富道93號銀輝大廈地下

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

紅豆冰變壞了 (祥利冰室)

星期天,雨停止了,但天還是陰陰的。人體內嘅生理時鐘亦攪亂了,所以筆者與太座瞓到一點幾先起床。


梳洗完畢已差唔多兩點鐘,仲差半個鐘就可以食下午茶。利用網上搜查器,發現電器道附近有一間歷史悠久嘅茶餐廳,紅豆冰係其中嘅名物。太座一聽到紅豆冰便雙眼發光,於是便驅車前往。



舖面除了堂座之外,還有閣樓座位,係一派舊式茶餐廳格局。到達時只是兩點四,仲差十分鐘先到下午茶時間,不過服務員話不要緊,時間只差少少,都幫我地落單。太座嗌了一份豬扒麵餐轉紅豆冰,筆者則叫了雞蛋鹵水牛展治烘底及奶茶。



豬扒麵用上福字麵,故味精感覺比較少,湯亦相對清淡。豬扒醃得相當鬆但唔化,並非用梳打粉嘅效果,外表煎得金黃,咬落亦肉汁豐富,相當對辦。



三文治以炒蛋及牛展作配搭,對筆者嚟講係新嘗試。蛋炒得香滑,鹵水牛展亦醃得入味,肉質亦唔韌。鹵水汁被烘底麵包吸收,很美味。



奶茶冇叫減奶,但水吧出手亦唔重。奶茶香滑,入口良久齒頰亦冇奶茶遺下嘅鞋口感。始終茶餐廳有一定歷史,茶胆顯然亦係經過千錘百鍊的。



紅豆冰賣相不俗,所用嘅紅豆亦大大粒,可惜入口有一股變壞嘅酸味,太座即時向服務員提出,經調查發現師傳早一晚煮完紅豆之後冇將之放進冰箱以致變壞了。太座唯有轉凍華田。

豬扒麵餐廿四蚊,凍飲加二。雙拼三文治餐二十蚊,轉牛展加兩蚊,烘底再加一蚊。共銀四十九蚊,平均每人二十四蚊。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2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3月29日

地址:北角電氣道120號地下

香軟鹵水鵝片 (阿鴻小吃)

星期四,天氣陰晴不定,人亦變得懶散。筆者與太座一家兩口子,嫌在家玩煮飯仔煩,還是外出用膳罷了。


家在港島區,生活費支出比九龍高,可幸家在北角區,附近特式食肆都不少,這算是付出較高昂生活費嘅少少回報。此食店雖然舖面小小,但廣為人知,好多知名人士都有嚟過,兼且讚不絕口,蔡瀾仲將此店列為一百五十間經常幫襯嘅食肆之一。究竟此店有乜嘢魔力,筆者與太座一於探求一下。

舖面大約可容納三十多人,雖然如此,不過就筆者觀察,生意冇乜受到影響。因為此店以鹵水食品聞名,好多人都會選擇外賣。筆者到達時,需要輪候十五分鐘。

菜式有頗多選擇,以潮州鹵水食品為主。筆者與太座點了三樣招牌菜,分別係南乳炆齋(俗稱粗齋)、去骨鴨舌及蔡瀾(即豬油)撈麵。當中出了一點意外,蔡瀾撈麵變成鵝片豬脷撈粗加蛋,太座一時唔為意嚐了一口,呢次與豬油撈麵無緣,唯有等下次。



粗齋南乳味、鹹淡適中,材料豐富,計有紹菜、枝竹、金針、雲耳、冬菇、雪耳等,仲有切成心形嘅紅蘿蔔,十分別致。各款材料唔會炆得糜爛,還保留咬口。



去骨鴨舌係一款冷點,鴨舌去骨後配以麻醬,入口又香又爽,最適宜佐酒。太座則認為用鹵水比較好。



蔡瀾撈麵變成撈粗,初時有啲失望,但試了之後原來水準亦唔差。首先鵝片嫩滑,鹵水醃得入味,其香味在口中不斷滲出嚟,水準之高,不比城中數一數二嘅潮州打冷店如尚興遜色。豬脷也炆得十分腍,鹵水味亦滲入每一條纖維中,可惜呢份豬脷唔見有最嫩嘅脷尖,有少少遺憾。粗麵撈得均勻,麵條有嚼勁,還有一股豬油香味,是故筆者與太座食得乾乾淨淨。

粗齋及去骨鴨舌各四十五蚊一碟,鵝片豬脷撈粗加蛋四十八蚊,共銀一百三十八蚊,平均每人六十九蚊。

如前文所講,蔡瀾撈麵變成撈粗,傳遞出錯,本要扣分,不過埋單之時,正在舖面忙得團團轉嘅老闆誠懇地講咗聲多謝,算是互相抵消。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4
衛生:4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3月26日

地址:北角和富道84-94號銀輝大廈地下4號舖

2009年12月15日星期二

慶祝太座考取特許財務策劃師牌照 (Henry's Kitchen)

呢一日係值得高興嘅一日,因為太座幾經努力,終於成功考取獲國際認可嘅特許財務策劃師嘅牌照。筆者第一時間得悉此喜訊後,立即提議食啲好嘢。今次嘅食肆係位於太座辦公室附近嘅「Henry’s Kitchen」。


從店外內望,燈光調較得比較柔和,情調十分溫馨,適合與知己良朋共膳,當然與愛人於情人節食晚飯亦係一個唔錯嘅選擇。由於筆者公司於當日較早前舉行開市拜神儀式,肚子塞得滿滿的,所以只能與太座食一些比較簡單嘅菜式。

首先呈上兩款湯,鮮帶子南瓜忌廉湯嘅南瓜味唔明顯,不過就帶有帶子嘅鮮味,少許甜甜的,水準已經唔錯,如果南瓜味再突出多少許,令南瓜同帶子嘅味道互相輝映,那就更好,當然講與實行嘅難度係兩碼子嘅事,筆者猜想要在其中拿捏得準確,已經是另一番功夫;至於焗海鮮周打湯嘅海鮮配料亦鮮甜,湯底偏向creamy,符合筆者愛吃creamy嘢嘅口味,酥皮層層包著湯碟,十分鬆化可口,蘸上周打湯,還有一陣牛油香味。



湯之後以素菜打頭陣,先嚟焗菠菜芝士釀意大利珍寶蘑菇。主要材料係意大利珍寶菇,即是portabello,在菇瓣上加上菠菜蓉、椒絲、紅蘿蔔絲、芝士等。Portabello香氣馥郁,咬入口香味已經於口腔中四方八面傾瀉出來,最難得嘅係芝士嘅奶味亦十分突出,雖然以芝士入饌,但芝士那種筆者認為較霸道嘅氣味並沒有淹蓋portabello嘅香氣,兩者於筆者口腔內平分春色,係筆者是次推介;



凱撤沙律很多地方都有得食,但係沙津汁唔係過酸就係過辣,此沙津醬汁恰如其分,在提升食慾之餘亦將味覺嘅官能刺激減到最低,亦是一個令筆者印象深刻嘅菜式。



是晚嘅主角以紅酒汁伴鵝肝意大利扁麵,可惜與前者相比有點失色。首先係鵝肝,外皮冇錯係煎得香脆,最大敗筆係當中有一大條根,大煞風景,撇除呢樣,整件鵝肝都係十分嫩滑如豆腐般。筆者偏愛食比較硬身嘅意粉,貪其較有口感。此處扁麵煮嘅時間稍為耐咗少少,於筆者眼中還有進步空間,但太座就十分滿意扁麵嘅軟硬度。

食完之後,筆者本已塞得滿滿嘅肚子幾乎要炸開一樣,但係呢次係一次愉快嘅體驗。兩人共花費四百五十元,為香港經濟略盡棉力。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4
服務:4
衛生:4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2月12日

地址:北角宏安道18號9號鋪地下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食湯圓前先醫肚 (味皇小廚餐廳)

日前經網上搜尋器推介「福元湯圓」,專程到附近一帶搵食。當然湯圓只是甜品,唔能夠(其實係唔足夠)裹腹。太座話近近地醫咗肚先,筆者路經此店,見一個叫沙田雞粥加蠔油撈粗套餐大約三十蚊,好似好抵食,就行咗入去。




除咗叫咗上述套餐之外,太座還點了鴨胸冬菇蕃茄湯麵。太座嘅選擇唔錯,一碗大既廿蚊,用料也算得上豐富,配合蕃茄湯底,有冇落味精不能確定,但就算有份量應該也很輕微。



至於筆者叫嘅套餐,有數處不足。首先粗麵嘅鹼水味未能完全清走,而且麵條有點煮得過火,使麵條黏黏的,破壞口感;



雞粥中嘅粥「水了了」,完全唔綿,火路不夠,米粒仲係呈現粒狀,係粥與湯飯之間嘅物體。雞皮鮮黃色,十分唔自然,有如塋光,有點恐怖,可能打針過度啩。

兩人共花費大約五十元,太座嘅評價肯定比筆者高出很多。

味道:2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2月4日

地址:北角電氣道260號地下

過年之後 (金祥排骨麵大王)

經過幾日公眾假期密集式嘅飲飲食食之後,腸胃功能嘅發揮可謂七七八八,人亦變得懶散了許多,已經唁想在家中做任何事,亦唔想再到外面大吃大喝。所以太座建議到屋企附近嘅小食館解決呢個晚餐。


Openrice嘅搜尋功能,為我地搵食提供咗一個好方便嘅平台。按入我地想食乜嘢嘅資料,不一會就能列出一張清單。此店位於電車路一條橫巷,位置人流稀疏,招牌亦唔突出,如果冇openrice都唔會專程嚟試食。看舖頭外嘅宣傳介紹,呢度嘅拿手菜色係排骨麵同埋菜肉雲吞麵,太座與我分別order呢兩款。




排骨即係豬扒,有一層薄麵漿放落滾油炸。麵漿唔會太厚,唔會好似炸一團麵粉般,豬扒本身亦冇用梳打粉醃鬆嘅痕跡,肉質保持適當嘅彈性同埋肉汁;



至於菜肉雲吞嘅雲吞皮比較厚身,接近傳統北方餃子嘅風格。麵條粗粗的一定可以醫飽個肚。

嗜辣的不妨盡享這裡提供嘅辣椒油、豆辦醬同埋辣椒粉,加在上海麵中撈埋一齊食非常可口。

單拼麵廿四蚊一碗。雙拼(排骨加雲吞)廿七蚊一碗,如果兩個人一齊食,分別嗌單拼再撈埋一齊食更加化算。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1月30日

地址:北角錦屏街21號地舖

芝麻湯圓寧舍唔同 (福元湯圓)

此小店在筆者家左近,在區內頗有口碑,尤以芝麻湯圓最耍家。是晚專程造訪,太座要了一碗喳喳,筆者則叫了鴛鴦湯圓



這裡嘅喳喳味道不是很甜,嗜甜者可能未必啱口味,不過材料就認真豐富,除咗一般嘅紅綠豆、芉頭、西米之外,特別之處就係有薏米同埋眉豆,喳喳加咗薏米之後,整個糖水頓時變得有咬口得多,咁多豆類在一起,亦無怪乎喳喳嘅營養價值咁高;







鴛鴦湯圓有芝麻及花生餡,其中以芝麻令筆者留下深刻印象,芝麻十分香口,一咬穿湯圓皮就感到有一股芝麻香氣傾瀉而出,不似一般坊間貨色,只有甜而沒有香味。花生餡亦做得十分仔細,花生粒唔會太大,夾雜白芝麻,亦是另一番味道。據太座所說,是晚嘅湯圓皮不是太煙韌,比平時遜色了一點。筆者覺得這亦無傷大雅。


價錢十分合理,喳喳十一蚊一碗;鴛鴦湯圓十四蚊一碗。下次再光顧時會淨選芝麻湯圓。
 
味道:5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2月5日

地址:北角炮台山福元街7號利都樓地下I-1舖

2009年12月12日星期六

份量十足 (曼谷泰國菜館)

星期三,下了一、兩陣雨,為炎熱嘅都市稍為降吓溫。是一個在家附近搵食嘅日子,原本嘅目標尚未正式營業,只好行遠少少,食一頓泰國菜。




還記得十多年前仲係學生哥嘅時候,泰國菜不如現在開得成門成市。想食泰國菜就只有九龍城嘅「黃珍珍」,已經是不得了嘅事情。現在競爭何止激烈,水準亦提高了不少。此店在三處地方開業,顧客都唔少,生意不俗。筆者與太座一坐低,服務員便拿來蝦片($10)作小食之用(後來埋單先知蝦片唔係免費嘅)。唔好睇少呢個蝦片,絕唔係超市貨色,味帶微辣,以醒胃為主。蝦片炸得金黃鬆脆,十分可口。



簡簡單單的先嚟一個柚子沙津($60)。沙津附以數隻中蝦,頗大堆頭。蝦肉爽脆,味道亦甜美,看身體嘅反應猜測,可歸納為新鮮類。柚子肉酸中帶一點澀味,需有其他香料減輕部份澀味,可惜已不能力挽狂瀾;



另一道餸係鹹魚炒芥蘭($48),但餐牌上卻寫上了芥蘭炒鹹魚。需知道前者以芥蘭為主、鹹魚為副,後者則反之。故技術上嚟講可說是貨不對辦,不過筆者當然唔係無是生非嘅人。講番碟菜,也是大大碟,芥蘭爽甜,但鹹香欠奉。再吃一口鹹魚肉,只帶微鹹,全無香味,無怪乎整碟菜沒有鹹香;



主菜香芋焗飯($60)。望落雖少,但食過才知份量比想像中多。芋頭切成粒,增加飯香,芋頭本身也焗得腍,食落滿口芋頭清香及豬油嘅甘香。當中也有幾隻蝦,同樣地蝦肉爽甜,美中不足之處係其中一隻蝦還未挑乾淨蝦腸,一條黑色嘅物體突出嚟,不合衛生。



太座嗜甜,叫了一杯特別飲品黑芝麻珍珠冰($10)。芝麻甜香濃郁,且珍珠不只是一般魚腸粉做成,咬落是有點甜味的。太座十分滿意,筆者則兼甜了點。

此餐共費二百零七蚊,平均每人一百零三蚊,份量十足,適合大夥兒,味道只是合格而已。要食好味泰菜,目前筆者只有入西貢一途。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2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7月15日

地址:北角英皇道433-437號珠璣大廈地下

2009年12月11日星期五

踏破一雙鐵鞋,原來近在咫尺 (青藏牛肉麵)


星期三,秋風起,空氣亦隨之變得污濁。於優閑雜誌數度介紹這店,位於北角錦屏街,筆者與太座曾兩次從頭到尾走遍此街,除了一些食店及車房之外,此店芳蹤杳然。是日,筆者「的」起心肝再一次由網上地圖考察一下,原來要到此店並非從錦屏街進入,其位置其實是香花徑樓梯旁,要從書局街進入。結果到了第三次,才能一睹此店風采。


店舖面積細小,只能容納大約二十人堂食。燈火通明,廚房也不是很大,偏安一隅。點菜紙上有三十款食品,加上牆上幾味後加的,大約三十五款。廚師看來是外省人。




筆者點了青藏羊肉麵($29),湯底是用牛骨餚製的,入口充滿牛骨嘅鮮甜味,味精筆者想唔多唔少都會有,但如果去過青藏一帶嘅朋友,可能都會發現當地一般廚師落味精都幾狠的,所以此湯底是輕手了;羊肉放上幾片,不多,但肥瘦適中,啖啖都傳來陣陣嘅羊羶味,吃羊不吃羶,是不過癮的。麵條可選拉麵、扁麵或刀削麵。筆者點了刀削麵,粗粗的幾條,口感一流,只嫌少了點,可能是快樂不知時日過,好味嘅東西總會嫌小。看來,拉麵或扁麵份量會多一點,感覺食得會飽一點。



太座點了三絲涼麵($29),有蕃茄、青瓜、胡蘿蔔絲,配上冷拉麵,最重要嘅係其沾醬,帶一點醋酸及蒜頭嘅香辣,酸辣度是恰到好處,並不辛辣,十分醒胃。以為此涼麵是川菜,估唔到在這打著「青藏」旗號嘅食店會做得如此出色,令人一試難忘,是筆者嘅推介。





除了麵食之外,此店仲有串燒供應。筆者試了鹽燒羊肉串($10)及汁燒青菜($20)。羊肉串十蚊串,但份量真係少咗啲,可以一口食得晒,水準卻不俗的。至於汁燒青菜,也是份量偏少,不過菜本身已是清甜,加上甜醬汁燒過後,味道更加有層次感,所以份量方面雖唔係咁滿意,但筆者認為也是值得一試的。




最後是甜品出場,首先選了豆沙鍋餅($33),此滬菜與青藏菜看來是兩碼子的事。可是此店卻能做出不比本地任何滬菜館遜色的豆沙鍋餅。此鍋餅是即叫即做,有點費時,但食落是熱辣辣的。外表雖然望落有點煎得過火,但這不是煎燶咗,而且金黃色嘅外皮一點油膩感覺也沒有,可見油溫嘅控制是一流的。豆沙甜而不漏,筆者極滿意。




再來是酒釀丸子($18/碗),也是用了點時間處理嘅甜品。丸子口感煙韌,亦有淡淡嘅桂花香,酒味若有若無,可以濃一點。但有時太濃嘅酒會令整個甜品變得有一點酸,很難拿捏得準。

埋單共銀一百三十九蚊,平均每人六十九個半。此店食物份量雖然偏少,但貴精不貴多,以上幾款食物都是水準之作。如要取捨的話,燒得好嘅串燒店比比皆是,來到此,可以不吃。店子小,服務態度當然是誠懇有禮的,是恰到好處的貼心。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4
衛生:4
價錢:2

用餐日期:2009年10月22日

地址:北角錦屏街27A號地舖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