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不過不失」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不過不失」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2月28日星期日

大叔送車(警官餐廳 - 鄧兆堅堂)

星期六,小女第一次正式去街街,為嘅係添置BB車。作為太座其中一位吊兒郎當嘅好友,升格為叔父輩嘅大叔對小女愛護有加,想也不想便淘腰包送小女嘅第一部車。幾個大唔透,一邊睇說明書,一邊即席安裝及練習操作,一番功夫之後,已經是八時多。晚飯地點,想空間大一點,好讓有位置給BB車,便想起了這裡。



嚟這裡打波就試得多,食飯都係第一次。樓底甚高,就算小女喊得聲嘶力竭,也不很應聲,不是太騷擾其他人。食物水準沒有什麼驚喜,但是考慮到價錢,又確算不俗。最有印象的是雪菜肉崧豆腐(正確名字已記不起),豆腐是十分滑溜,而且味道不太濃烈,伴著白飯一起吃最好;


排骨醃得入味且夠晒耐,骨肉輕易分離。選用了肉排,一層肥一層瘦的,既甘香且肉質有彈性;


霸王雞上放滿了椒絲、韮黃等,這般做法,味道是不能傳到雞肉上的。幸好雞肉尚算嫩滑,入口出奇的有一點雞味。


土魷蒸肉餅瘦肉比較多,缺少咗豬肉嘅甘香味,此空白被魷魚及香菇填補了。由於少了肥肉,吃起來也冇咁滑;


印象中梅菜蒸鯇魚是上了年紀嘅男士恩物,感覺老積。其實好吃的不比梅菜扣肉差。火喉上是差了一點,梅菜嘅甜香味沒有完全迫入鯇魚肉裡;


金銀蛋浸莧菜正常水準,沒有什麼特別。

平均消費是一百蚊一個人,有這樣大嘅場所,減少對其他人嘅影響,是有BB嘅家庭嘅選擇之一。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4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10年2月6日

地址:銅鑼灣鴻興道28號警官俱樂部2樓

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

留不住溫度 (住吉日本料理店)

星期六,新一年嘅第二天,一個矇矓下雨夜。新居還是一片混亂,那裡有心情留在家中食飯呢?參考網上嘅資料,位於銅鑼灣威菲路道嘅Jacky's Kitchen受到不少好評。沒有事先籌劃,沒有位子是意料中事。就在隔壁,開了一間日本料理,是否與多年前結業的「利休」屬同一個舖位,筆者記不得。



微風冷雨夜,客人稀疏。安頓過後,店員隨即端來兩碟餐前小食,是一些蘋果等切粒,加一點芥辣、糖及醋等,吃落是冰涼醒胃的。





天氣無疑是凍了一點,但筆者並無排除冷盤。打頭陣嘅係蕎麥麵什菜沙律 ($50)。蔬果算是新鮮選料,不過可能放得耐咗一啲,流失了部份水份,食落沒有預期般爽脆。最奇怪的是,沙律上殘留了一些冰塊,一遇上室溫便逐漸溶掉,沖淡了食材本身嘅新鮮味,而且食落變得水汪汪般,大打折扣。要令食材保持低溫,並不是求其用冰冷凍便可過關的。沙律dressing調配本來可以,可惜也是被食材上嘅溶冰水沖淡了。蕎麥麵嘅口感同樣被溶冰水影響,沒有什麼彈性。是完全不合格嘅出品。



吃過失望嘅冷盤之後,便是軟殼蟹牛油果卷 ($120)。先不論味道,單憑外表,心裡暗自涼了半截。包在壽司卷上嘅牛油果肉一夾起便散開,望落是將切得不公整嘅牛油果肉東拼西湊的鋪在壽司卷上。飯嘅握得不那麼緊密,亦冇帶醋酸嘅米氣。筆者相信炸軟殼蟹嘅味道,各食店嘅分別都不會太大,壽司卷嘅決勝間取決於師傅做卷嘅功力。明顯地,這壽司卷也是被比下去的。



豬扒蛋飯 ($70)係太座嘅選擇。很多年前公仔箱做過一齣卡通片叫「伙頭智多星」,片中主角「味吉陽一」最拿手嘅菜色便是豬扒蛋飯。這裡嘅蛋飯,沒有打開碗蓋便如壓力煲湧出嘅蒸汽,更加冇令「味王」口生金光嘅味道。不知何故,飯只是微暖而已,溫度未如陳奕迅那首「沙龍」般留得住。縱是豬扒炸得不差,肉汁豐富,蛋亦香甜嫩滑;不熱嘅食物,味道及感覺已經不是那回事了。



最後是燒池魚 ($130),是廚師推介之一。魚身上灑滿了鹽,沒有半分油膩,不過一點也不入味。魚肉嫩滑,但味道是非常之清淡,只有近魚肚位才有魚鮮夾雜一點魚腥味。若非筆者好魚,相信大早已經放棄了。池魚還是比較適合做刺身;燒魚的話,還是魚脂豐富如鰻魚或鯖魚比較好。

可能是晚客人不多,或者是見太座粗身大細,服務是預期以外的殷勤。當筆者拍照時,店員也主動幫手將杯碟擺好,方便拍照。「服務」一欄,是值得加分的。洗手間十分整潔,沒有一堆堆用過嘅廁紙;洗手間地下也合理地保持乾爽,衛生也值得加分的。

埋單共銀四百零七蚊,平均每人二百多一點,收費合理。不過其食物既然留不住溫度,所以也留不住筆者。

味道:2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4
衛生:4
價錢:3

用餐日期:2010年1月2日

地址:天后威非路道11號地下A舖

2010年1月9日星期六

茹毛飲血 (琼姐泰式私房菜)

星期日,氣溫十幾廿度,是最舒適嘅溫度。一踏入十二月,太座便要忙於為身邊嘅至親安排生日飯局,是晚便是為筆者補祝及岳母預祝生日。

太座早前於網上搜集資料,發現這間泰式私房菜。此店位於登龍街嘅一幢舊樓裡,沒有升降機,只有一列長長的、殘舊的樓梯,感覺像「禁鐘仔」。上到一樓分岔左右,左邊是掛著出入平安嘅木門,右邊坐著一名非中國藉男子,狠狠地抽著煙,後來發現此人正是「瓊姐」嘅大廚。


店內是簡陋的放了幾張摺枱,廚房在大門邊,沒有花巧。六點幾到達,只有筆者一行六名顧客。負責招呼的是一名曉聽廣東話嘅泰藉女士,除了招呼我們,還要照顧一名細路,相信是其家人,成個畫面很有「家庭」feel。



對於已懷孕嘅太座,行一列不長不短嘅樓梯已經是很大嘅運動量,吃一個椰青是無可厚非的。椰青雪得冰涼,入口清甜,用一支鐵匙可以很輕易地刮出椰肉,而且是嫩滑無比的。眾人吃得很開心,更期望隨之而來嘅菜色。



首先出場是冬蔭公,是一邊為湯鍋加熱一邊吃的。冬蔭公香料豐富,香茅、南薑、檸檬葉是不缺的。味道是酸中帶辣,十分醒胃,加上是滾住食的,吃了之後有一股暖氣由丹田升起。配料方面,鮮蝦一環是失色一點,size比較細之餘,全無蝦肉鮮味;一則湯料濃烈,影響味覺判斷,更重要嘅原因是用了冰鮮蝦。在本地食冬蔭公,筆者幾時都講首選西貢嘅「旺泰特食」,這裡可說是二、三名的了。



之後是數款小食,首先是炸蝦餅。據網上評價是必吃之物,外表炸得十分金黃,咬落蝦膠十分彈牙,而且不怎麼油膩。網上評論時真時假,這次是信得過的,不愧為這裡嘅招牌菜。



以幾乎同樣嘅材料,只是用雲吞皮包著蝦膠,便成了炸蝦角。這款小食比炸蝦餅更香口,薄薄的如咖哩角一般,十分香脆可口。蝦膠份量當然比蝦餅少得多,吃了幾巡,也不覺太滯肚。個人口味而言,筆者較喜歡更有份量嘅蝦餅。



泰式鳳爪是每次到泰國菜館食飯,幾乎必點嘅項目。光睇表面,平平無奇,原來是一道頗辛辣嘅菜色。鳳爪爽脆是合乎預期的,最好是配菜除洋蔥、生菜之外,還有鮮甜嘅蕃茄,蕃茄既酸且辣,感覺特別。




主菜先有黃咖哩雞,配以蒜蓉包。黃咖哩嘅特色是除了加入椰奶外,還會加入椰漿,故辣味會被溝淡,味道辣中帶甜,用來點蒜蓉包吃就最美妙了。份量比預期少了些,味道亦正宗,不過咖哩汁不是很濃稠 (註:濃稠嘅原因是加了椰漿),與標準嘅黃咖哩有點距離。雞肉沒有鮮味,是用冰鮮雞嘅代價,不過在黃咖哩嘅襯托下,雞肉反而顯得比較嫩滑,真神奇。



除了咖哩雞,還有泰式燒雞。單看外表,雞皮燒成金黃色,單吃雞皮,味道帶一點甜,也算可口。可惜,材料局限了味道嘅發揮。雞肉味幾希,肉質亦普通。眾人都是一舊起、兩舊止,只得筆者比較好狀態,吃了七、八成。



雞之外也有豬肉,這道泰式燒豬頸肉,燒肉嘅火喉不俗,保留了豬肉內嘅肉汁。由於豬頸肉嘅含脂肪量比較高,需要點些辣醬汁中和一下。簡單的魚露,再加一點辣椒仔,鹹中帶辣,很美味。




要論最令人失望嘅菜色,非此烤烏頭莫屬了。這是需預訂嘅菜色,聞說是此店名物之一。抱了一點期望。烤魚來到了,是肚內塞了香茅等香料一起烤的。夾起一塊肉來吃,不太熱,已隱然察覺有點不妥了,而且肉質是極其鬆散,口感像很杰嘅漿糊,哪是魚肉應有嘅質地呢?將魚身切開,赫然發現烏頭根本並未烤熟,中間嘅肉仍有血水滲出。於是急忙將事情通知店員,一輪道歉聲中,拿了魚翻烤。翻烤嘅結果,當然是一條熟透了、普通不過嘅魚。入口既無魚味,也無烏頭應有嘅豐腴肉質,只得放棄了。



既有肉,也要菜。一碟椒絲炒通菜,菜炒得剛熟,食落爽甜。簡單嘅炒菜,反而煮得更好。



最後是一道蝦醬炒飯,用來炒嘅係煮起無耐嘅飯,所以炒得比較濕。雖然下了辣椒、洋蔥等配料,但炒得不是太香,感覺是不夠鑊氣,更大原因是飯氣吸收了大量熱力,故唔夠熱將鑊氣迫入食材裡。蝦肉算是彈牙,但不是新鮮蝦,難言有什麼鮮甜味。

一餐生日飯,乘興而去,敗興而返,價錢雖然不貴,人均消費唔駛一百五十蚊,但價錢已不是議題之一了。見其他論者是讚多過彈,夾硬要解釋,可能是日筆者運氣不佳吧。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2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12月13日

地址:銅鑼灣登龍街20-22 號1樓 (上樓梯後分岔口轉左)

2010年1月2日星期六

散叫試得多, 套餐又如何? (泰豊廔酒家)

星期一,同學聚舊。超過十年之後再聚頭,或事業有成,或已組織家庭,樣貌雖然冇大變,但大家已不是當年讀書時嘅黃毛小子。比起十數年嘅情誼,今次聚會嘅地點「泰豐樓」嘅歷史,可謂小巫見大巫。舉頭一望天花上嘅掛燈,刻著「一九六一年」嘅字樣,差不多五十年嘅歷史,當中不知多少次成為老友聚舊之處。


「泰豐樓」係老字號京菜館,與附近嘅「鹿鳴春」可謂齊名。著名菜色有紫銅爐涮羊肉、魚、羊餃子等傳統北方菜式。每次嚟到都會散叫,反而呢度嘅套餐,今趟還是第一次。



三色拼盤 – 包括醉雞、海蜇及五香牛展。醉雞完全冇酒香味,似冰鎮雞多啲,不過口感都算嫩滑。至於雞味,在香港已經好難食得到有雞味嘅雞了;海蜇爽脆彈牙,口感可以;五香牛展也算入味,咬落隱發甘香,肉質鬆軟,不費牙骹多少勁;



醋溜桂魚 – 酸甜嘅比例剛好,用了桂魚,魚肉質素有了保証,火喉恰當,魚肉亦冇蒸得過老嘅情況出現。如果桂魚本身能夠炸得更鬆化的話,分數會更加高;



鐵板宮保明蝦 – 話明係宮保,味道應以酸甜為主而又帶一點辣,可惜酸甜味是有的(其中以甜味過多了),辣味似乎欠奉,而且蝦肉唔彈牙有少少霉霉地,似乎用料不太新鮮,食後皮膚老毛病發作,更加証明蝦肉唔新鮮;



芙蓉三鮮 – 與賽螃蟹類似嘅菜式,都係以蛋白為主,加上草菇、蝦球等「三鮮」。筆者對餸菜加上玻璃茨抱中性態度。不過以上嘅配搭,效果有點不倫不類,好似近日電視台某節目女明星自創菜式,唔知點收科就埋一個玻璃茨一樣;



北京填鴨 – 是全晚比較滿意嘅一道菜。皮烤得金黃香脆,鴨肉亦肥美嫩滑,除了近尾部位置脂肪層比較厚之外,大部分片皮鴨嘅肥瘦分佈都算適中。薄餅皮烘得比較乾身,係正統嘅做法,不是一般市面上用水蒸,令薄餅軟綿綿。而且薄餅面上還有芝麻,更加進食時嘅香口感;



紅燒鮑片 – 以罐頭鮑配生菜炆。罐頭鮑質素當然唔會寄予厚望,食落感覺更不如,因為鮑片鞋口;生菜加厚身豉油茨,也沒有什麼可討論;



鐵板炒麵 – 聲勢可真的唔小嘢,鐵板燒得火紅,一落麵,「喳喳」聲,先聲奪人。可能為避免麵條「痴」底,用了比較多油,令整度菜較為油膩,一眾友人食過一巡之後,迅速放軟手腳;



叉子燒餅拼榨菜肉末 – 叉子燒餅製作得幾出色,外表香脆,充滿芝麻香味,內裡如酥皮般重門叠戶,屬上乘之作;榨菜肉末切得十分細小,但大小如一,廚房嘅刀功可見一斑。放入燒餅內,燒餅嘅香與榨菜肉末嘅鹹、鮮味共冶一爐,為之前比較失望嘅菜式挽回少許面子;

鴨架冬瓜湯 – 服務員預先分好,一人一碗,每碗都有一舊煮得老到幾乎如「泰豐樓」一樣嘅豆腐。這麼差勁嘅豆腐,無謂舀出嚟影響食慾!筆者那一碗還附送工蟻一隻,衛生一欄要扣分;



高力豆沙 – 奉上嘅時候溫度雖然略凍,但蛋香依然,內裡嘅不太甜,十分適合盛宴過後食用,減輕味覺及腸胃負擔。

全單共銀一千二百蚊有找,一行八人,平均每人大約一百五十蚊。論套餐質素,坦白就,實在不敢恭維。與其信菜館嘅組合介紹,還是靠自己嘅經驗散叫為上。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3
衛生:2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5月18日

地址:尖沙咀漆咸道29-31號溫莎大廈

連唯一有吸引力嘅chocolate thunder 都變差了 (Outback Steakhouse)

星期五,天陰陰,還好並冇落雨。筆者與太座到灣仔家計會攞驗身報告,醫生除咗叫筆者減肥之外,一切都正常。雖則被要求減肥,筆者非必要唔會犧牲味覺嘅享受,唯有做多啲運動補數。


記得讀書年代好喜歡去西式扒房,如Tony Roma’s、Dan Ryan、Ruby Tuesday等。太座則對這些食店興趣有限,唯一例外就係Outback嘅雲呢拿雪糕朱古力軟餅(chocolate thunder)。太座咁欣賞呢款甜品,筆者冇理由會錯過。為求有泊車優惠,於是乎朝著康怡Outback進發。



星期五晚市都有幾多人幫襯,恰巧有二人座位,所以筆者與太座不須為等位而大費周章。未點菜,先來一客免費嘅黑糖麵包配牛油。麵包奉上時還是暖暖的,入口可感受到清香嘅小麥味,再蘸上牛油,係裹腹嘅良品。由太座發辦點菜,包括香脆薯條混芝士 (Aussie Cheese Fries)燒肉醬味豬肋骨(半份) (Ribs on the Barbie)及燒雞凱撒沙津 (Grilled Chicken Caesar Salad)。



薯條本身係由新鮮薯仔批出嚟,本身炸得香脆之中不失薯仔味。芝士嘅作用不大,可能係過鹹嘅關係。不過點上sour cream之後味道登時精彩起來;



豬肋骨嘅燒肉醬濃淡適中,印象中冇Tony Roma’s來得那麼激烈,夾在肋骨中嘅豬肉,嫩滑是預期之內,但這亦非必然。有些餐廳會用水將豬肋骨煮至大約六、七成熟,再用grill嘅方法煮至全熟,肉質會變得鬆散。此豬肋骨豬肉纖維仍緊密,可惜豬肉味偏淡;



最令筆者驚訝的是燒雞凱撒沙津,燒雞嘅份量比蔬菜多出很多,失去沙津嘅精神。



最後當然輪到是晚嘅主角出場 - 雲呢拿雪糕朱古力軟糕。成個甜品嘅構造係忌廉最上層,中間係雲呢拿雪糕,最底下係朱古力軟糕。據太座嘅記憶,以前嘅份量比較大,而且朱古力軟糕偏向有少少咬口。如今此軟糕果仁太多,令整個軟糕組織十分鬆散。這種做法雖然加重成本(果仁一定比麵粉貴),但吃力不討好,影響整個甜品嘅質素。

服務員雖然勤力,在舖面內遊走不停,但顧客太多,筆者要多番催促才有暖水奉上。除了此,上菜速度還是不怠,頃刻所點了嘅菜式都已奉上。

埋單結賬,共銀四百元正,平均每人二百蚊。老實話,筆者對呢種中檔美式扒房食品嘅熱情已經冷卻了不少,非必要都唔會响筆者嘅選擇名單之內。不過以此種食品評之,筆者還是覺得Outback係做得比Tony Roma’s、Dan Ryan好。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2
衛生:4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4月17日

地址:鰂魚涌康山道1號康怡廣場地下1號舖

需要接受劉華再培訓 (陳漢記)

星期天,早上天氣晴朗,但入夜後忽然刮起大風,仲下了毛毛細雨。太座與友人同是中大人,此際有涼意,忽發思故之情。遂於深圳玩樂完畢之後,到大埔「陳漢記」食煲仔飯,順道緬懷一吓讀書時嘅快樂回憶。


時值晚上十點幾,但門外仍有輪候人士。為節省時間,一行人預先點了煲仔飯,計有臘腸排骨北菇滑雞。等了大約十五分鐘,我們終於可以入座。除了煲仔飯之外,大家還點了叉燒腸粉炸兩





筆者欣賞煲仔飯有兩方面,第一係飯有冇油香,呢啲油香可以嚟自臘味,亦可以嚟自肉汁;第二就係飯焦,第三當然係後加上嘅甜豉油啦。呢度嘅煲仔飯以石油氣爐泡製,好處係火力夠,好快就熟;唔好處亦因為太猛火力,不及炭爐因煮嘅時間耐,裡面嘅飯更加入味。所以,圍在臘腸、肉附近嘅飯才有點油香,其他地方嘅飯就只有撈甜豉油才感覺冇咁平淡。另外,可以鏟出嚟嘅飯焦唔多,而且已變得過硬。論出色嘅飯焦,以筆者嘅經驗就只有西營盤嘅坤記可以做得好。至於甜豉油調配尚可。




叉燒腸粉及炸兩也是太座及友人於大學時代必食之選,叉燒腸粉皮夠薄,叉燒肥瘦也不俗,但略嫌唔夠香;炸兩就令人失望,油炸鬼已老,軟淋淋,嚴重影響口感。

特別一提呢度嘅服務。首先,落錯單已唔再講,當服務員拿了錯咗嘅飲品時,筆者隨即提及落錯單之事,對話如下:

「阿哥,我地冇嗌過凍檸茶喎,我地係要一支凍檸樂、兩支凍檸七。」

「呢度寫咗兩支凍檸七同埋一杯凍檸茶喎!」

「係頭先嗰位哥仔寫錯咗,如果唔係又點會嚟咗支凍檸樂先。」

「就當寫錯咗,咁你地係爭咩嘢呀?」

這個「就當」,筆者感到十分刺耳。該服務員是否覺得我們有心留難?筆者覺得劉華嘅政府宣傳效果唔係幾好,這服務員亦應接受劉華再培訓。

大家進食時,服務員正執拾隔離枱,不小心打翻了豉油碗,豉油汁彈到了另一枱小朋友嘅衫上,服務員只顧說「冇事、冇事」,一聲對不起也沒有。雖然唔係發生在筆者身上,但亦從側面可了解服務質素。

煲仔飯三十五蚊一煲,炸兩十二蚊,叉燒腸粉十六蚊,訂價也算公道。

綜合以上所說,食物味道有褒有貶,服務一瓖理所當然只值一分。希望有關方面要注意,唔好因為出咗名就疏忽。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1
衛生:2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4月12日

地址:大埔運頭街91B地下

2009年12月27日星期日

味覺經歷了大波動 (汕頭榮興潮州菜館)

星期六,天氣仍然寒冷,搬家的事辦妥得七七八八了。晚上,與外家一起聚一聚。原本打算往「金海閣」打邊爐,天寒地凍,全院滿座是意料中事,只好轉到附近嘅「榮興」食潮州菜。



食潮州菜,鹵水物是必然之選,不過今次首先嚟了一客豉油皇鵝腸($88),鵝腸質素甚高,入口豐腴肥美,而且亦炒得相當爽滑。這麼肥美惹味嘅鵝腸,很久都沒有遇上了。估唔到頭一道菜便帶來驚喜,令人對後來之餸菜有所盼望,那知道這正是味覺大波動之始,容後再談。




接著的鹵水鵝掌翼($68),做得也不錯,尤其是墊在底嘅鹵水豆腐,溫香軟滑,筆者一口氣吃了幾塊。





吃得那麼高興,再追加了鵝片拼豬大腸($88)及鵝腸拼鵝翼($88),但食落是兩碼子嘅事。首先是豬腸帶有輕微嘅苦澀味,既冇豬腸應有嘅甘香,食落亦不爽滑;同樣嘅鵝腸,鹵水做的完全失去了之前嘅風範,淡而無味,十分失望;鵝片雖肥瘦均稱,可惜未能啖出鵝肉香。鹵水這一科,「榮興」明顯未夠班。



失望過後,吃一口蠔仔肉碎泡粥($60),味覺享受又從低谷急速反彈。泡粥料十足,粒粒蠔仔皆鮮甜味美。加了胡椒,十分醒胃暖肚。



如果蠔仔粥有孖生兄弟,筆者想是鹹菜胡椒燉豬肚($68)莫屬。此豬肚湯火喉充足,致使鹹菜一咬即溶嘅感覺;豬肚亦煮得頗腍,加上胡椒嘅香辣,同樣是暖胃之選。



方魚炒芥蘭($48)炒得剛熟,保持了芥蘭本身嘅爽口感。加了方魚(即大地魚),令味道更香。



雙面黃($68)是潮州菜必食之選,要搵做得好嘅雙面黃好難,難就難在坊間一般只是煎香一面,底還是條條 fing的。咁耐以嚟,只在數年前「潮客」食過是兩面都煎過的。這裡也只是煎一邊,食落麵條本身都能吸收了上湯嘅精華。做法不正宗,味道還可以。



香酥荔芋鴨($68)芋茸與鴨肉嘅比例大概是七三之比,鴨肉嘅精華被芋茸吸收,吃起來有鴨肉嘅酥香。用油不錯,食落不覺肥膩。



欖菜四季豆炒肉碎($52),其實只是干煸四季豆,那有欖菜嘅蹤跡!四季豆並不炒得入味,見其青蔥嘅色澤可知一二,而且油量太少,不是那種用油將食材慢慢炒乾嘅感覺。



椒鹽九肚魚($58)是全晚最差嘅一道菜,炸粉上得太厚,不見九肚魚蹤影;油溫控制也不佳,入口感覺很肥膩,充其量只是炸粉一團。



炸蝦蟹棗($68)也就是炸蝦丸及蟹丸,不過潮州人嘅做法不求彈牙,但求食出蝦蟹嘅鮮甜味。兩者皆加入馬蹄粒,咬落增加爽脆感,其中以蟹棗嘅鮮味更加突出。



鴛鴦水晶包($60),有紅豆及蓮蓉餡。水晶皮比較厚,但口感也軟糯;餡料香但不太甜,是飯後調節腸胃及味蕾嘅良品。

小菜水準十分不穩定,同樣嘅炸物,效果可以截然不同。一大班人食飯,要穩穩陣陣不失禮於人,明顯地此店並非on the list。

一行八個人,埋單是一千兩百七十幾蚊,平均每人大約是一百六十蚊。食潮州嘢,唔食凍蟹及翅等貴價食品,是這種收費了。

味道:3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3
衛生:3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12月19日

地址:銅鑼灣登龍街20 - 22號地下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