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日本菜」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日本菜」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

留不住溫度 (住吉日本料理店)

星期六,新一年嘅第二天,一個矇矓下雨夜。新居還是一片混亂,那裡有心情留在家中食飯呢?參考網上嘅資料,位於銅鑼灣威菲路道嘅Jacky's Kitchen受到不少好評。沒有事先籌劃,沒有位子是意料中事。就在隔壁,開了一間日本料理,是否與多年前結業的「利休」屬同一個舖位,筆者記不得。



微風冷雨夜,客人稀疏。安頓過後,店員隨即端來兩碟餐前小食,是一些蘋果等切粒,加一點芥辣、糖及醋等,吃落是冰涼醒胃的。





天氣無疑是凍了一點,但筆者並無排除冷盤。打頭陣嘅係蕎麥麵什菜沙律 ($50)。蔬果算是新鮮選料,不過可能放得耐咗一啲,流失了部份水份,食落沒有預期般爽脆。最奇怪的是,沙律上殘留了一些冰塊,一遇上室溫便逐漸溶掉,沖淡了食材本身嘅新鮮味,而且食落變得水汪汪般,大打折扣。要令食材保持低溫,並不是求其用冰冷凍便可過關的。沙律dressing調配本來可以,可惜也是被食材上嘅溶冰水沖淡了。蕎麥麵嘅口感同樣被溶冰水影響,沒有什麼彈性。是完全不合格嘅出品。



吃過失望嘅冷盤之後,便是軟殼蟹牛油果卷 ($120)。先不論味道,單憑外表,心裡暗自涼了半截。包在壽司卷上嘅牛油果肉一夾起便散開,望落是將切得不公整嘅牛油果肉東拼西湊的鋪在壽司卷上。飯嘅握得不那麼緊密,亦冇帶醋酸嘅米氣。筆者相信炸軟殼蟹嘅味道,各食店嘅分別都不會太大,壽司卷嘅決勝間取決於師傅做卷嘅功力。明顯地,這壽司卷也是被比下去的。



豬扒蛋飯 ($70)係太座嘅選擇。很多年前公仔箱做過一齣卡通片叫「伙頭智多星」,片中主角「味吉陽一」最拿手嘅菜色便是豬扒蛋飯。這裡嘅蛋飯,沒有打開碗蓋便如壓力煲湧出嘅蒸汽,更加冇令「味王」口生金光嘅味道。不知何故,飯只是微暖而已,溫度未如陳奕迅那首「沙龍」般留得住。縱是豬扒炸得不差,肉汁豐富,蛋亦香甜嫩滑;不熱嘅食物,味道及感覺已經不是那回事了。



最後是燒池魚 ($130),是廚師推介之一。魚身上灑滿了鹽,沒有半分油膩,不過一點也不入味。魚肉嫩滑,但味道是非常之清淡,只有近魚肚位才有魚鮮夾雜一點魚腥味。若非筆者好魚,相信大早已經放棄了。池魚還是比較適合做刺身;燒魚的話,還是魚脂豐富如鰻魚或鯖魚比較好。

可能是晚客人不多,或者是見太座粗身大細,服務是預期以外的殷勤。當筆者拍照時,店員也主動幫手將杯碟擺好,方便拍照。「服務」一欄,是值得加分的。洗手間十分整潔,沒有一堆堆用過嘅廁紙;洗手間地下也合理地保持乾爽,衛生也值得加分的。

埋單共銀四百零七蚊,平均每人二百多一點,收費合理。不過其食物既然留不住溫度,所以也留不住筆者。

味道:2 (以5分最高)
環境:3
服務:4
衛生:4
價錢:3

用餐日期:2010年1月2日

地址:天后威非路道11號地下A舖

2010年1月9日星期六

於小店歡送09 (菖蒲亭)

星期四,大除夕,辛勞了一年,嚟到這一天,是終結,也是開始。天氣有點凍,風亦頗大,太座想慰勞一下大家,想食好一點。大時大節,出外食飯,要麼就是明俾人斬到一頸血,要麼便是提前不知多少天預約。事前沒有安排,臨急臨忙醒起這店,便匆匆的打電話,幸好二人位不需怎麼特別安排。約定七時半,早了十分鐘到達。

店子是地鐵站出口後嘅街角,由日本藉師傅主理。地方不大,節日裡有更多客人,顯得更加狹小。店員見太座腹大便便,便安排了近走廊嘅座位,方便太座出入。安頓後,店員隨即簡介是日精選。筆者本來想吃一點刺身,可是店員說臨近除夕,日本魚市場提早收市,刺身質素不是最好的。也罷,還有其他美食。



先來一杯巨峰提子果酸梳打,入口冰涼,有濃烈巨峰提子嘅酸甜味。太座則是白桃果酸梳打,也相當美味。是除了凍啤酒以外,最佳伴炸物嘅飲品。


前菜是厚燒玉子,煮得稍稍老了一點,不過入口軟滑,蛋香充沛,鹹甜味適中,而且做得比較乾身,比起「一門」嘅濕漉漉,這裡嘅玉子無疑是勝一籌的。



沒有刺身,代之而來是燒物。太座不喜食鱔,但對鰻魚卻情有獨鍾。這一道燒鰻魚,份量雖然不多,但鰻魚肉甘香豐腴,配合一點甜的燒汁,是絕佳嘅配搭。



燒鰻魚之後,便是店員介紹的鹿兒島幸福麥豚串燒。此豚肉肥瘦均稱,脂肪與瘦肉層層相間,故入口充滿豬肉嘅甘香,毫無懸念。這裡嘅串燒充分發揮了此豬肉嘅特質,肉汁固然保留了下來,肉質是鮮美嫩滑的;一丁點嘅黑椒,更能引出豬肉鮮味。




筆者對天婦羅情有獨鍾,縱然口瘡未完全康復,也要照食如儀。這款海老天婦羅,用的是新鮮海蝦,加上蕃薯及南瓜。等了好一陣子,天婦羅才呈現眼前。看其外表,上麵漿嘅功夫真是麻麻地,時厚時薄,而且還偶爾掉下一大塊炸麵漿,似乎師傅不是這一方面嘅專家。幸好,海蝦鮮甜味十足,而且蝦頭附近膏甚多,食落寧舍香口,是整個蝦頭也可以食落肚。



要裹腹,麵食是少不得。太座至愛是稻庭湯烏冬,此烏冬質地幼滑如絲,很對辦。味道欠缺了一點麥氣,比起位於圓方嘅「稻庭」,是稍稍遜一籌。



最後是拉麵沙律,是這裡的名物。各食材雪得冰凍,但無半點倒汗水,一讚。拉麵十分彈牙,入口隱約有小麥香氣。混和了自製沙律醬,既有芝麻香,也有酸甜味,味道豐富。蔬菜也很新鮮爽口,深得筆者嘅心,估唔到最後一道沙律,會令人留下如此深刻印象,是必吃之物。

十多二十名人客,由兩名店員負責招呼,繁忙時段有點顧此失彼,但均能仔細為客人講解。服務一欄,是值得較高嘅分數。

食店沒有趁火打劫,仍舊收平日價錢,有良心。駛費六百多元,平均每人大約三百二十蚊。在居酒屋食飯,沒有喝酒,也要這般價錢。加上節日考慮,也可說是物超所值吧。見坐在吧枱邊嘅日藉人士,皆要了一客關東煮。其後到來嘅熟客,也有相同嘅要求,是首個沽清嘅菜色,想必是得意之作。下次再來,一定要試。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2
服務:4
衛生:4
價錢:4 (以節日計)

用餐日期:2009年12月31日

地址:鰂魚涌涌芬尼街26-28號海暉大廈G&H舖

2009年12月29日星期二

日式聖誕大餐 (本陣)

星期五,聖誕節,天氣灰暗。度過了一個寧靜嘅平安夜,是晚與外家一起食飯,除了歡度佳節之外,以慰勞岳母在搬家一事中幫了個大忙。

此店是太座所選,是西環同名食店嘅姊妹店。年前吃過了那分店,其串燒是頗不俗的。今次試食新店,看一看水準能否保持。



店舖屬新派裝修,堂座空間感十足。右面是刺身吧枱,左面大約有八張方枱,可自由組合成長方枱。往內走是三格四人廂座。一台酒櫃放在當眼位置,是居酒屋顯示實力嘅途徑之一 (雖然此店非純粹居酒屋),日本清酒大約有三數十款之多,都頗鼎盛,但場面冇較早前試食嘅「鳥羽」咁壯觀。



沒有揸車,是難得開懷暢飲嘅時候。是晚選了一支可暖飲嘅越之關吟嚷,精米度是55%,味道清新,有淡淡嘅米香,口感亦細滑。一支750ml,大約是四百多嘅價錢。肯定是貴了一點 (印象中一般純米吟嚷大約是百幾二百蚊便有交易了),佳節當前,放肆一點也可以吧。



先來一客辣酒煮花螺,辣油落得唔夠本地薑那麼狠。入口只是輕微有點辣而已,到喉唔到肺,食得唔過癮。清一清喉嚨後,大餐正式開始,首先是味道較淡的刺身與壽司。



刺身拼盤有基本嘅八爪魚、三文魚、吞拿魚、鰤魚、帶子等。吞拿魚是云云刺身中最差,魚肉紋路不明顯,食落一點也不肥美;鰤魚肉尚算甘香豐腴,但也不是最好嘅水準。蝦反而不錯,味道鮮甜;鱲魚肉爽脆,與鰤魚肉嘅甘香,各善勝長。當然,吃過北海道魚市場生劏即食剛從海裡捕獲嘅海鮮,是沒有任何地方可以代替的。


 

壽司只吃了兩款:牛油果軟殼蟹壽司是香港人其中嘅至愛,軟黏嘅牛油果加上香脆嘅軟殼蟹,將不同口感享受共冶一爐。壽司握得結實,不會一挾即散;鰻魚卷以紫菜包裹著飯及鰻魚肉,鰻魚肉充滿魚油嘅甘香,照燒汁份量適中,頗惹味。




燒油甘魚頭是半份上的。可惜的是這魚頭並冇想像中肥美,近頭頂嘅肉有點鞋口。









串燒類點了四款,分別是雞腎雞軟骨露筍煙肉卷牛舌。水準是與西環分店一樣的出色。每款肉類俱能用猛火封住肉汁,外表則燒得香脆,在面頭加上適量嘅鹽和黑椒,帶出食材本身嘅肉味。露筍煙肉卷包得論盡一點,奉上時已經有些散「修修」了,比起西環分店或「鳥羽」用竹簽整齊地串起,這裡明顯遜色了。最後添加了一客燒鰻魚飯團,外表是一層被燒成了鍋巴,包著內裡香糯嘅飯團,中間的還吸收了鰻魚油嘅肉汁,食落多了一分甘香。






作為一間綜合式日本料理,也要試一試其他菜色。鐵板燒類首先是清酒煮蜆。清酒嘅酒氣已過,剩下嘅液體只有鹹味冇米香,失色一籌;蜆肉質素也是一般,不見得特別鮮甜,而且有一點韌,再遜一籌。另外也點了一客薄切牛肉厚切牛肉粒,叫了五成熟,看其色澤明顯地過了火位。味道方面,筆者已戒吃牛肉,無從品評。再嚟一客炒青菜,食材配料是炒得幾均勻,也夠火喉,不錯。



此店最弱一環是炸物,首先是蔬菜天婦羅,包括了南瓜及蕃薯。食材本身是不錯的,而且厚身一大片,入口是一股清甜味入侵口腔中。奈何麵漿上得很厚,而且炸得一點也不香脆,是師傅嘅基本功出咗問題。再嚟是燒豆腐,同樣地豆腐本身十分滑溜,可惜外頭嘅炸皮既厚且淋,毫無欣賞價值。縱使食材優質,但配上拙劣嘅烹調功夫,糟蹋了良好嘅食材。






麵食類選了兩款截然不同嘅風格,第一是稻庭湯烏冬。稻庭烏冬嘅特點是麵身較幼細,入口特別幼滑如絲。此烏冬形神俱似,比下去嘅原因,是入口少了一股麥氣;另一款是血池拉麵,還特別吩咐了加辣。結果,眾人皆評之為微辣而已,有愧於「血池」之名喎!




見眾人還有食之空間,便加了一客shabu shabu。看其陣容相當,有兩隻大虎蝦、三文魚腩、大帶子等,收五百幾蚊,是有理由的。用料頗新鮮,就算是非筆者所好嘅熟三文魚腩,也不顯得特別腥;虎蝦大隻之餘,內裡蘊藏了不少蝦膏,但食嘅時候要相當小心,因為蝦腸是未挑乾淨的。



食得有八、九分飽,餐廳經理奉送一客自家製嘅芝士蛋糕。食落帶一點檸檬香味,味道不錯;但聲言是自家製,稍欠特色,有負「自家製」之名。

服務員十分勤力,但不太醒目。好似拿shabu shabu用嘅鍋時,是連湯一起奉上。鍋本身已經有一定重量,加上湯更加沉重。看其步履不太穩,驚打番之餘也有一點滑稽,何不放上鍋之後才加湯呢?另外,碟經常放在枱與枱嘅交接位。此交接位不平,弄得碟子如騎馬般跳下跳下。以上小節是經驗不足,需要鍛鍊。

埋單共銀二千六百廿五蚊,六個人平均大約四百四十蚊。有刺身、鐵板燒、shabu shabu及吟嚷享受,食材質素雖不是最好,也要這般價錢。

味道是介乎於 3 與 4 之間,故給予 3.5分。總評有點頭痕,是「不過不失」及「值得一試」之間。基於比正常優勝嘅服務水準及出色嘅串燒,故最終撥歸於「值得一試」之列。

味道:3.5 (以5分最高)
環境:4
服務:3
衛生:4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12月25日

地址:北角炮台山木星街3號澤盈中心地下B號舖

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

西環爐瑞燒 (本陣)

星期六,天氣還是十分潮濕。筆者與太座為響應地球環保日,於晚上八時半至九時半關燈,所以結伴出外用膳。太座話好耐冇食過日本菜了,還利用網上搜尋引擎搵到一間位於西環七號差館斜對面嘅「本陣」。






此食店以港式經營,有一般日式食品供應,如壽司、魚生及爐端燒等。舖面大約可以容納三十人,但樓底頗高,唔覺太侷促。在星期六晚生意都不俗。筆者與太座冇預約,服務員問介唔介意坐吧枱,當然歡迎之至啦,因為可以第一手問師傅邊種食品最好最抵食。



難得冇揸車,太座提議喝點清酒。筆者自問唔係飲酒專家,問服務員有乜好介紹,她說house sake係日本盛,質素不俗。筆者聽從其建議,點了一支三百毫升庄凍飲($88),與爐端燒一冷一熱,效果應該唔錯。此清酒水準幾好,清新嘅米香味直撲入鼻,清酒中還有一點甘甜味。我們首先品嚐嘅係數款串燒,之後係壽司及魚生。



燒鹿兒島黑豚($55)/牛舌($25) – 簡單的用鹽、黑椒吊味,外表燒得香脆,剛好封住肉汁。一咬入口,肉汁傾瀉而出。不過牛舌有點燒燶了,使那部分味道變苦,係失手之作。





燒鵝肝($98)/日本蠔($26) – 係咁多款串燒中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鵝肝用料唔算頂級,鵝肝中有點根,不過師傅火喉控制技術高超,使鵝肝表面煎得香脆之餘,內裡如豆腐般滑,當然鵝肝嘅氣味永遠那麼突出。同樣高超嘅技術也表現在燒蠔上,蠔嘅表面亦是煎得香脆,一咬入口,蠔肉中帶奶白色嘅肉汁唧出,肉質鮮嫩無渣,感覺偏向爽口。



煙肉露筍($24) – 外表切得很有心思,由長至短排列。露筍唔會因為燒得耐而變得乾癟,仍保持鮮嫩,露筍本身亦無渣,選料一點也不馬虎。



燒羊架($64) – 令一款重點推介,首先選料上乘,肉質十分嫩滑,幾乎像5A和牛般,而且羊肉味濃郁,配合師傅嘅手勢,有串燒香味之餘還保留豐富肉汁。



燒飯團($30) – 外表燒得脆卜卜,如食煲仔飯焦一般,不過味道偏鹹。



魚生 – 經師傅介紹,是晚嘅油甘魚腩($70)及鱲魚($65)來貨比較好,食落果然冇花假。油甘魚腩油脂甘香,魚肉嫩滑如豆腐般。鱲魚肉質煙韌鮮甜,與油甘魚肉嘅香滑係截然不同嘅風味。





壽司 – 同樣係師傅介紹,嗌了一客北海道海膽壽司($100)及BB吞拿魚腩壽司($60)。海膽係太座嘅至愛,當師傅放緊海膽於飯團上,太座不斷輕聲說放多一點,師傅果然亦從善如流。海膽十分鮮甜,BB吞拿魚腩也很嫩滑,比起成年吞拿魚腩少了一份魚脂味,用壽司嘅方法食合適,如食魚生的話,還是toro好。

埋單合共七百七十五蚊,平均每人三百八十八蚊,如此質素十分超值。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4
服務:3
衛生:4
價錢:4

用餐日期:2009年3月28日

地址:西環皇后大道西356號俊庭居地下2-3號舖

2009年12月18日星期五

累積了幾代人經驗嘅燒雞翼 (鳥羽名古屋料理)

星期三,寒冷天氣警告生效,氣溫一下子急跌多度,偶一不慎是很容易出事的。

第一次獲雜誌社之邀請往此新店試食,感覺很新奇。既然是一次比較認真嘅試食體驗,筆者也來一次比較認真及詳盡嘅食評吧!



此店是居酒屋格局,由於樓面面積細,分上下兩層。下層是獨立廂房及塌塌米,上層是堂座。洗手間設計新穎,門鎖以按鈕操作,稍一不慎,可能出現尷尬場面。上層嘅牆架上放滿了琳瑯滿目的瓶裝saki,大大話話有二百幾款,望上去十分壯觀。這些 saki 不只是擺設,而且是零售的 ($78)。只要顧客喜歡,便從架上拿下來俾錢便可,有gimmick。



煮食地點也是上下兩層,上層是位於角落嘅吧枱,主要是做酒吧及串燒的;下層嘅廚房比較大,大約四百方尺,一般煮物都是在這裡預備的。廚房由日藉師傅領軍,據說此師傅祖宗三代都係在日本「鳥羽」嘅地方做雞食品,而且此師傅在大學專修味噌一科,日本人嘅認真及對食物研究之專,又一次體現出來。





未正式試食之前,先來一客前菜。這前菜以青瓜伴牛舌,加一點芝麻及味粉,既香且帶一點辣,襯在涼凍嘅青瓜上,十分開胃。可惜筆者已戒吃牛肉,如果唔係牛舌不一會一定冇得剩。



嚟到居酒屋,又怎可以冇 saki 呢!這 saki 名為「夢工房」,店員介紹話味道偏甜,適合用嚟中和食串燒時比較厚重嘅味道。筆者一聞之下,單憑氣味已經有甜味。食友求知慾強,希望試一試凍飲同熱飲嘅分別,這時暖酒器便大派用場了。



這暖酒器附設溫度計,顧客可從中控制 saki 嘅溫度。熱飲嘅感覺與凍飲完全不同,感覺比較dry,少一分甜味,多一分酒精香味。熱飲saki,溫度不宜太高,大約四十度左右便可,否則酒精也給揮發掉了。



閒談間,各項試菜款式陸續上場,先是胡麻豆腐。外表做得很精緻,是以胡麻(即芝麻)加入黃豆中製作而成,所以入口已能感受到陣陣芝麻嘅芳香。不過,針冇兩頭利,芝麻味是蓋過了本質不濃嘅黃豆味;至於質地方面亦冇普通豆腐般滑溜,是特別,但筆者覺得不那麼討好。



接著便是日式雜燴おでん,有免治雞肉串、烚蛋、魚蛋、蘿蔔等。主要係試一試以秘製味噌做出嚟嘅醬汁。先講雞肉,除了免治肉之外,還混合了雞軟骨,令雞肉串更有咬口。味噌醬鹹中帶微甜,呈紅褐色,屬於赤味噌類,與落在味噌湯中、略帶黃色嘅白味噌不同。



八丁味噌雞翼是該店重點推介嘅菜式,以赤味噌配合不同份量嘅胡椒、味粉等醃料,分大、中、小辣燒成。據說雞翼是來自巴西嘅春雞。不過,在風味十足的調味料「干預」之下,老實說,除了肉質有彈性之外,雞味有什麼不同是冇可能食得出的。不過,以大辣嘅雞翼,配一支冰凍嘅 Asahi,這就是居酒屋無敵配搭。



令一道以味噌做嘅菜是汁煮鯖魚。味噌嘅味道與先前的略有不同,筆者猜想是不同配方所致。鯖魚嘅味道過得去,近魚肚位置有一點腥,是美中不足之處。鯖魚肉質肥美,基本上以這種高魚脂嘅魚入饌,豈有不好食之理!不過,筆者還是覺得鯖魚是簡單的鹽燒最能帶出魚肉嘅甘香豐腴。



主理人不虧是在大學專修味噌,其味道變化層出不窮。在八丁味噌茄子上,味噌變成甜醬般,與蒸得軟腍嘅茄子肉一起吃,茄子肉索滿醬汁,好似正在吃豬腸粉一般。



天扶良豆腐做得也不錯,麵漿是薄薄的一層,內裡嘅豆腐十分香滑,也是加上赤味噌一起吃,是不俗嘅小吃。



這一款連名字也忘記了,是將豆腐炸成金黃色,裡面釀上溫泉蛋,都幾花功夫的。溫泉蛋做到了溏心嘅效果,可惜雞蛋本身毫無蛋味,有形無實,是比較失色嘅一道菜式。



除了上述煮物之外,筆者同時嘗試了幾款串燒。首先是露筍豬肉卷,露筍由短至長順序排烈,以薄切豬肉卷著露筍一起燒。豬肉切得十分薄,刀功有番咁上下,而且肉質肥瘦適中,能在遇熱時迫出豬油,吃起來更加甘香,肉味豐富。





之後兩款串燒比較僻,分別是燒雞頸肉雞籮柚。平時食雞是不會食呢兩個部位,主要原因是本地雞有好多受到人造荷爾蒙或藥物污染,脂肪多嘅地方(如籮柚)或打針嘅地方(如雞頸)都避得就避。雞頸肉嘅肉質比其他嘅部位嫩滑,不是一隻固執嘅雞 : D;雞籮柚是預期之中嘅肥美。做串燒嘅師傅嘅手藝不錯,燒物皆做到外邊一片金黃香脆,內裡仍保持相當肉汁。



最後是燒雞肉串,材料除了是免治雞肉外,也混有雞軟骨,吃起來更有咬口;除此之外,也加了冬菇碎及洋蔥碎等香口之物,無怪乎啖啖雞肉之中傳出陣陣菌類嘅幽香。





最後嘅最後,食友想試多一點麵粉類食物,便叫了一乾一濕嘅配搭。蕎麥麵烏冬皆有咬口,麵質不錯。烏冬嘅湯底也很清香,估唔到居酒屋嘅麵食也有相當水準喎。

店員服務殷勤有禮,可能是試食嘅緣故。再細問其中一位正在執拾中嘅年輕小妮子,她對這服務性職位抱著十分正確嘅態度,令筆者十分滿意。這5分服務評級,除部分反映了當晚嘅服務水準外,也當作一種鼓勵。

是晚試食費用全免,以餐牌上嘅價錢作參考,一般消費大約百零二百蚊左右(不連酒水),是正常居酒屋嘅收費水平。

味道:4 (以5分最高)
環境:4
服務:5 (試菜嘅水準,開業後水準有待確定)
衛生:4
價錢:3

用餐日期:2009年12月16日

地址:銅鑼灣駱克道489號駱克駅21樓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